节能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车攻坚克难新时代将至

2014-01-13 11:08:17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与国外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技术和企业实力相比,国内企业尚处弱势,在这场竞争“混”战中,国内企业胜算的把握也不大。

围绕着新能源车的竞争早已开始,但目前最明显的趋势是这种竞争焦点在向混合动力车型集中。

新能源车大战将从混合动力车型大战开打

国际大品牌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的新能源车即将上市,但要价不菲,预计超过40万元。

国内自主品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车已经上市。价格将近20万元。国内还有多款新能源车型准备上市。

号称拥有最先进的电池管理技术的某豪华电动车也在中国国内建了体验店,进军中国市场的图谋昭然若揭。

日产、雪弗兰、大众等品牌的新能源车正在加紧布局中国,国产化脚步日益迫近。

新能源车似乎万事俱备。政策尚没有完全落地,争夺架势已经拉开。

与国外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技术和企业实力相比,国内企业尚处弱势。即使是势均力敌,如果没有政策扶持,在这场竞争“混”战中,国内企业胜算的把握也不大。因为国内的电动车,政策和市场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保护让中国新能源车型推广难上加难

已经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上市销售的新能源车型,要想进入某地销售,需要符合该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标准,还要进入该地政府的新能源车目录。于是性能不错、消费者期待的已经上市的新能源新车,一直被多个城市拒之门外。很多城市拒绝为合法生产的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上牌。

有车难卖,是一大难题。这一人为的难题,呈现出新能源车市场割据的局面。对招商引资异常重视、对新能源市场倍加珍惜的各地方政府,将保护本地企业、吸引新能源企业投资,作为经济大事来做,备受重视。于是,新能源车尚未开卖,市场割据已经形成。纵有好的车型,市场难以推广。新能源汽车企业市场受挫,国内各企业个地方的竞争使内耗加重。国内新能源企业如此负重前行,与国外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车竞争的胜算就打了折扣。

城市拥堵使新能源车上下不定左右为难

据国外研究测算,城市雾霾中,汽车尾气成因占比为23%。尽管国内对此争论不休,但城市因为汽车尾气排放太重,致使雾霾不散的基本结论已经获得科技界、环保界和社会公众认可。解决雾霾的重要举措,就是降低排放,推出节能减排的新能源车型。但新能源车型出来了,如果出台鼓励政策,新能源车获得高额补贴,还可以不用摇号就可以上牌,一旦有较多的消费者购买,将加剧城市拥堵。但没有人购买新能源车,“5年50万辆”的国家电动车推广规划就会泡汤,国家扶持新能源车的巨额投入也会付之东流。

上下不定,左右为难。政策迟迟不落地,充电站等设施始终不见启动,更无踪影。

指望地方政府补贴新能源车成了老大难

国家补贴新能源车的标准已经出台。但地方补贴的第二只靴子迟迟不能落地。发达地区,问题不大。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就成了老大难。即使在经济状况不错的辽宁地区,能痛痛快快实施这一政策,并能及时兑现的城市,预计也少得可怜。地方债务包袱沉重,因为新能源车的购车补贴再给加码,债务增加,风险加剧。尽管最近已有权威结论,地方债务风险可控,但未来对地方政府举债将严加管理,很可能出台地方债务偿还机制和追责机制,谁欠谁还。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谁还敢不还旧债欠新债?谁又能在债务缠身、债主遍地之时借到新债?

即使电动车地方补贴将成为国家行为,但需要细则出台,需要资金落实。这些,至少还要在时间上大大拖延。

难题出现,是因为矛盾复杂。新能源战略是国家能源替代重要战略之一。节能减排是全球化大趋势,新能源车滚滚潮流,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企业已经竞相研发,国内国外千帆竞渡。新能源车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必须顺势而为,大方向已不可动摇。只要将拍牌获利、交通违章罚款获利、养路费高速费获利、车辆购置税获利科学分配、合理使用、公开透明、定时公示、取之于车、用之于车,适当时机向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补贴集中,即使不必举债,这笔钱也会有出处的。只怕取之于车,用之于车,成为人们的美丽幻想,无法落实。

难,只是客观因素。只要想做的事,再难也会做成。

新能源车普及推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国家意志不可撼动。希望各地将国家战略变成城市战略,将国家意志变成城市精神。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普及新能源车,利国利民利生态,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千难万难,等闲罢了!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广东调研新能源产业问题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新能源车发展。看来,新能源车加速,势所必然。中国新能源车攻坚克难的新时代来到了。中国混合动力车型,将在国家扶持下,以新水准、新姿态,参与世界竞争。上述相关难题,必将迎刃而解。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