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2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公布后,我们接到了很多来自企业的电话。这些苦等了大半年政策的企业负责人,已经迫不及待将他们的产品卖出。
电话中谈到的问题大致包括:某城市中有哪些车企能够销售?哪些车企能够拿到补贴?其他车企有什么新能源汽车计划,甚至于企业在现阶段该做些什么?在这个市场化的前夜,企业急于找到目标客户、确定目标市场。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组织了多轮采访,发布了一些稿件,这些稿件可以回答部分问题,但仍有很多问题,短时间内难以给出答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正在筹备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将大会主题定为“市场化前夜的中国战略”,邀请了五百余名政府嘉宾、企业高层、行业专家和主流媒体聚集海南,开设了多个能够谈论“干货”的分论坛,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扬帆起航拨开“迷雾”。
这个培育多年的市场,在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同时,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譬如地方保护、譬如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等等。
新政策的出台,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新政策中,试点城市销售的新能源汽车30%应为外地品牌。可以预料的是,某些城市可能仍然会紧闭大门,但也不乏开放市场或者开放部分市场的声音。
虽然“关一扇门、开一扇窗”并不是最理想的状况,但相比完完全全的地方保护,算是有所进步了。新能源公交车市场由于需要地方政府掏钱,地方保护可能很难改善,但乘用车市场,因为消费者是购买主体,没有理由不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事实上,关于地方政府能否开放市场这一问题,我们近期也听到了很多答案。例如深圳、上海、重庆等城市将开放部分市场。这样的机会,对车企来说,可以充分竞争,好的产品能脱颖而出,“不干活”的企业,在产品的比拼中自然会落于下风;对消费者来说,产品多了,有了比较,有了选择的空间,才有可能购买新能源汽车。选都没得选,谁知道产品怎么样!
我们也希望帮助这个市场找到更多的答案。将于明年1月举行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我们开设了不同的分论坛,希望让问题更加聚焦,答案更加明确。
乘用车分论坛上,我们让与会人士谈“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与营销准备”;在商用车分论坛上,谈“新能源商用车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教训”;在微型车论坛上,谈“微型车——突破与成长”,谈成本压力下的技术升级之路;在城市论坛上,谈“城市的交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同期,我们还准备了数款新能源汽车让大家试乘试驾。
上述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核心内容。我们谈战略,但不仅谈战略,我们还谈机会,谈方向,谈改变,谈突破。
这也是当我们谈论新能源汽车市场时,我们需要谈论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