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京地区因治污对汽车选购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无形中就又加大了这一地区汽车消费的难度。这一次提出递减每年的购新车配额,已经从过去的二十四万辆、锐减到十五万,而相应的摇号申请者,反而又进一步增加。这一增一减所形成的现象,对北京地区的治污进程影响几何、尚难看出端倪;但对于汽车新消费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现在对汽车消费的限制越大、也就越表现出汽车新消费在一些地区的问题。
针对汽车指标的减少,很显然是由于污染的严重度加剧以及汽车汽车越来越多所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不能不说是管理部门解决问题的无奈之举。这样一来,管理部门也只能从所谓的“源头”进行限制,似乎才能够把汽车污染降到最低点。但这种有些省心的做法,却给车市与消费有意无意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所形成的供求矛盾问题以及科学治理程度问题,就显得尤为的突出了。由此而进一步产生的消费紧俏与市场渠道堵塞,直接会对汽车发展形成不利。所以,早就有业界人士提出的“限购不是办法”之说,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限购为何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对于车多了就要进行限制,这本该是管理部门治理的有效举措。但由于汽车不同于其他方面,在如此巨大汽车保有量的前提下,仅仅一个“限”字不仅解决不了交通堵塞的问题、还容易使新问题显现出来。为此,仅以限制来治理交通层面的问题,显然是存在着治标之嫌的。就拿北京正在商议的放宽公交道来说,虽然交通部早就明文提出了对一些特殊车辆的放行规划,但就是由于各城市有各城市的难处,所以,一时半会很难有一个各方都满意的答案。这就说明,治理交通既需要不断的细化、更需要有其科学的规划标准,这才是能够进一步保障交通顺畅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对于北京地区的购车指标限制,很大程度上是为图省事而言的。管理者对一个限字的决定好下,但由于消费的热情越来越高,以至于从过去出现的几十比一。竟然翻着跟头的上涨,这既说明购车难问题、一再的困扰着车市的合理发展;更进一步表明了城市对与治理污染的束手无策问题已经凸现。所以,在限与治的问题上,应将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后者。这就再一次说明了治理一辆黄标车,比限制数十辆新车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且,还能够使车市的火爆持续以及有效地缓解污染,这岂不是双赢的举措吗?
推进新能源汽车该是治污革命新举措
这些天,针对治污要解决的汽车问题实在是很多,可以说,就连购买电动车优惠的政策也在热议之中。记得,早在几个月前就曾经传出了电动车是否摇号,十一月份就得出答案的消息。而现在,这种动议的结果虽然未出来,但消费者的关注度却在不断的加温,这就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热情之高,并非是靠一个限字所能够解决得了的。而要想很好地解决电动车推进与治污的和谐问题,就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行。如果仅仅纠结于新能源汽车该限还是不该限,既容易让消费者感觉到决策上的魄力不够;更会因来回拉抽屉的做法、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这样的责任恐怕是谁都无法担当的。
考虑到汽车限制问题的必要性,就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治理污染与新能源发展的双重问题,而不是把这两个问题割裂看待。应该说,对于新能源汽车现在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政府的责任就在于,一手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手强化治理该淘汰的车型,这才是真正能为长远考虑的关键。像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摇号问题,应该是以不同方式的加以对待。如电动车无需摇号,积极鼓励以旧换新;而混动车则需要根据排放的标准,制定摇号规则,这样才能够以令人信服的姿态对待新能源汽车与治污的关系问题。
平心而论,针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是各家有个家的难处的。北京地区由于中心地位明显,自然就需要用大手笔来解决汽车与治污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今天出一个规章、明天出一个计划的推来推去,这样既不能解决已经出现的常态污染问题、更会抑制汽车在中心地区的发展,这才是最费力不讨好的。毕竟,中心地区的作用力与引领程度都无法估量,一旦更多的地区限制汽车发展以及限制汽车消费的话,那才是对汽车影响最大的问题。
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此消息代表立场或赞同其中的观点、立场或描述。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