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在中国--模式重于技术。如同高铁、核电等行业的发展轨迹一样--国内没有太多原创技术,但这不妨碍我们成为高铁里程最长、核电站设施最先进的国家。我们认为,中国也非常有望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保有和运营的领头羊,因此,与其关注电动汽车本身产业链上的制造企业,不如关注那些能够消除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障碍的所需要的路径、模式及相应的公司。
雾霾锁城,电动必行。乘用车和货车,对城市雾霾天气“贡献”最多。据统计,部分超大城市的PM2.5中,机动车船尾气贡献占比高达1/4。如要从根本上缓解城市的雾霾污染,限制燃油汽车排放刻不容缓。与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单位距离能耗成本、碳排放量均较低,能够有效缓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即使按照国家较为保守的规划(2020年50万辆电动汽车销量)计算,其带动的电动汽车制造业和充换电站设施市场,都将达超过万亿的规模。
充换电模式消除电动汽车发展障碍。鉴于现有的电池技术尚不能匹配汽车工业,相比于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在未来3年更被看好,尤其对于运行线路固定的城市公交车,采用换电模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环保特性。再者,换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电力需求高峰期,利用需求低谷电价,即保障了电网的平稳安全,又具备了较高的经济性。因此,我们认为充电和换电结合的模式及相应的充换电站建设,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的配套难题。
电网主导充换电站投资,旗下公司率先受益。如同加油站点之于燃油汽车,充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网作为相对集中的投资及服务载体,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充裕的电力资源以及良好的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来有效推动充换电站的建设。因此,我们认为“电网主导充换电站投资”的模式,是眼下最可行的推动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的路径。而电网旗下涉及相关业务的龙头公司,一定会率先受益于这万亿规模的新市场。
天津电动汽车综合充换电站
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此消息代表立场或赞同其中的观点、立场或描述。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