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奇瑞混合动力轿车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彰显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2009年初,奇瑞混合动力轿车批量上市;2009年9月,奇瑞混合动力轿车与纯电动轿车成就了绿色达沃斯高端论坛;2010年3月,奇瑞东方之子燃料电池轿车服务于上海世博会;2010年12月,10辆奇瑞纯电动轿车成为中南海机要通信的“信使”……这背后,倾注着方运舟的心血。
从接触奇瑞,到投身奇瑞,这是方运舟的职业选择。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现为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他感慨地说:“是奇瑞给了我发展的平台,是新能源汽车激发了我生命的动力。”
十五载春秋,他用青春作笔、理想为墨,绘出了一幅激情创业的画卷。不仅参与研发了多款奇瑞新能源汽车,而且获得了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奖、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等殊荣。
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梦想
1998年,即将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专业毕业的方运舟第一次接触到奇瑞。那时,看到的是第一代风云样车,美观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使他对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无限遐想。
“毕业后,因为与奇瑞有过‘一面之缘’,又听了不少前辈和学兄对奇瑞的积极评价,我对投身奇瑞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说,刚到奇瑞时,他从事的是发动机附件系统开发。2001年夏天,一次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的志向。
那天,合肥一家从事铅酸电池生产的公司找到奇瑞,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以电池代替发动机,尝试开发新能源汽车。当时,他参与了电池替代的组装、调试。“完成装配后,我们把拼装车开到路上检验效果。没想到,只开了不足20公里就没电了。大热天,我们七八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车推回来。”他说,这件事虽然只是一个笑柄,但却启发了他:如果把电池驱动与发动机驱动结合起来,使用混合动力,岂不是更好?!
说干就干。他一头钻进阅览室,翻阅各种专业杂志,查找有关信息。“原来,国外已有先例。1997年,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就批量投放市场了。”他说,当时,这个信息对他触动很大。“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只有加快研发步伐,才能追上并超越对手。”
此后两个星期,他白天穿梭于阅览室与实验室之间,晚上伏案至凌晨。一边查找相关技术资料,一边潜心研究混合动力原理。他发现,国内不仅积累了成熟的电机技术和开发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经验,而且有电力资源优势,很适合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半个月后,一份可行性调研报告新鲜出炉。“报告是手写的,因为字迹潦草,还特地让夫人誊写了一遍。”他笑着说。
这份可行性报告提交后,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巧合的是,没多久,科技部高新司的一位司长前来奇瑞考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国家“863”计划即将启动,其中,开发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重点。公司果断决策,立即启动了申报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的程序。
2001年底,奇瑞的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成功跻身国家“863”计划。“项目获批后,我很激动。毕竟朝着我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梦想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迄今回忆,他还感慨万千。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