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分为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而私人电动汽车车主为了缓解“里程焦虑”更希望在居住地能建私人充电桩。但要在小区建私人充电桩也是困难重重,首先要有产权车位或者长租车位,另外需要小区物管同意,再经电网公司勘查符合安装条件,而后才可以布线安装充电桩。而小区物业主要担心小区自配的电容量不能满足未来增加的电动车充电需求,给物业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某住宅小区配电箱可供用于电动车充电的负荷容量只有20kw的容载,那么电动车主申请安装10kw的私人充电桩,就只能满足两辆电动车,以后若是有购买电动车的业主再想安装私人充电桩则需要对配电进行扩容改造才行了。
但如果该住宅小区绝大部分的车辆在当天18点至第二天7点前都处于停止状态,则该小区在此时段可供充电量为20kw*14h=280kwh。而据统计90%的私家车每天行驶里程都在40公里内,以电动车电池容量40kwh算,掉电一半就充电,20kwh约可行驶120公里,即三天充一次电,那么280kwh/20kwh*3天=42辆,如此一个仅20kw配电容载的小区车库其实可以满足42辆电动车日常的充电电量需求,如果电池续航比更大则覆盖数量更多。如此可见,在配电容量不是很充足的车库安装私人充电桩是对有效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何才能对车库现有配电容载进行充分利用呢?其实只要对原有配电设施和充电终端进行改造,加入分布式智能控制模块,而车主将电动车连接上分布式共享充电终端,利用移动app在云平台对充电桩进行申请使用就可以了。
如:电动车车主晚上19点回家将车停好,将共享式充电桩连接上电动车,该电动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立即与云调控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电动车的可充电量和充电时间等数据即可显示在移动端的app上,车主打开app查看该分布式共享充电桩可使用配额,app显示当晚19点至第二天早上7点时段可以充电不超过20kw,车主同意该充电合约则电动车在合约时段以内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在车主账户结算费用。
当多辆电动车均提出充电请求时,则可在合约时段内通过云调控系统根据接入电动车的使用习惯以及大数据分析优化充电方案,以尽可能多的满足大多数用户,对有大充电量或想提前充满电需求的用户,可收取额外的费用。
这样,不管充电桩安装在小区车库哪个位置,都可以从总量上控制充电负荷不超过最大容载,并且充电位置可以随机分布,充分利用小区已有资源,便于管理。利用云平台及app完成充电任务分配和支付管理,可以获得灵活的价格模式和用电时段控制。
另外,一个分布式共享充电桩的充电线如果能够覆盖到相邻3-4个车位的话,在充电桩建设初期即可使一个充电桩增加3-4倍的辐射效应,一个1000车位的车库即只需要不到300个充电终端就可实现全车位覆盖,以小投入就可换来极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未来在电动乘用车保有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果在小区大量安装私人自有充电桩或办公商业车库安装普通充电桩的话,不仅配置效率极大浪费,充放电不能有序控制,并且以后如果想接入V2G系统还会面临二次改造。而结合V2G模式,则可为充电桩营运的盈利模式带来极大的便利。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如是无非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