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再不起床就会迟到的悲惨现实。
每天上班通勤,地铁挤开车堵,于是我决定骑行小牛 M1 上下班,一周行驶 240 公里,有了这篇小牛 M1 的体验文。
外观:可能是在路上能见到的颜值最高的电动车
哎,你这车从哪儿买的?多少钱?
可能是我骑行的这一周中,每每在红绿灯路口等待,被路人问的最多一个问题。确实,小牛 M1 的外观完全可以算得上路面上最好看的电动车之一了。我们拿到的是白色版本。车身整体尺寸比上一代 N1 小了不少,座位也从两人座变为了一人座,整车显得更加灵巧。
小牛前部,初次骑行时不慎撞车留下了伤痕
正面设计风格保持了 N1 的“天使眼”日间 LED 行车灯,即使白天骑行,前面环形的灯也会常亮,为整车的灵动外观增色不少。车身后部的刹车灯转向灯集成在了一起。座位和车把处,按钮、仪表盘、挂钩、USB 充电口,钥匙孔,设计简单到像儿童玩具,完全没了 N1 上类似摩托车的复杂刹车走线和各种奇形怪状,让人不知所措的按钮。
车上少有的几个按钮,都有图标标注,车灯、转向灯、喇叭、定速巡航
图中手机为 iPhone 6s,可参考电池箱剩余空间
电池箱在车座下,电池体积不大,附带把手,方便拿出,还配有 LED 灯,方便用户了解剩余电量。但除去电池,电池箱几乎不能收纳物品,剩余空间很小。这是我唯一对小牛 M1 设计中不满意的一点。
离地距离尚可,不容易拖底
简洁、灵动,应该是最能形容小牛 M1 外观的两个关键词。路面上电动车并不少见,但这些电动车,不是把自己伪装得更像是普通自行车,就是外观跋扈到像赛道摩托车。曾经在路上问过不少车主,多数车主选购小牛电动车的第一原因,就是因为看上了这样的外观。比起性能和其他特性,还没上路,至少能先确定,它是一辆漂亮的电动车。
智能部分:很酷炫但似乎也就防盗有些用
为什么在街上随处可见的电动车,依然能够引爆互联网出行圈?而且小牛的售价也并不算太便宜。
在见到小牛 M1 后,视频组范姐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作为一款“互联网”电动车,连接手机 App 是必不可少的。小牛电动车的客户端“小牛管家”支持上一代小牛 N1 和全新 M1 的连接。在 App 中可以看到电池状态、行车路线与历史、当日温度与天气。但几天的体验下来,行车历史并不太准,电池状态和行车路线平时也太需要在意。
当然,App 不是完全无用,防盗恐怕是这个 App 最大的作用。每次骑着小牛出门办事,停在街头最让我害怕的是,出门发现车不见了。小牛 M1 内置的 GPS 即使在电池取出后,还可以通过车身内部电池进行定位,这样就能随时通过手机 App 来查看,知道自己电动车的位置。
通过客户端还可以在线报修,联系客服,查看牛油论坛(小牛电动车车主论坛),在拿到车的前几天我还愿意查看下 App,但后来似乎就把这个小牛管家扔到了“没什么用”的应用文件夹。想必很多车主都会和我一样,管它智不智能,只要是骑起来是台好车就好。
骑行体验:确实是台好车
智能电动车,归根结底应该是一辆好电动车。在 5 天 240 公里的骑行后,我确实体验到,小牛 M1 是辆素质不错的电动车。
插上钥匙,向右拧旋钮,车就启动了,按下右手边的驻车按钮,就可以把车开动了。共有 1、2 两档速度。初步设定最快速度是 20 KM/h,但显然这个速度无法上路,一些玩具平衡车。通过几下简单操作的解锁(安全第一,如有需求,请在评论中提出,我会教大家),1 档最快速度可以达到 23 KM/h,2 档最快速度可以达到 40 KM/h,下坡最快可以到 45 KM/h。
当然,为了安全第一,建议最快骑行速度不要超过 30 KM/h,在熟悉了操作之后,有几次我用最快速度飙车,还没来得及感受风在耳边略过的快感,身边就窜出一辆汽车,逼得我紧急刹车。
后轮电机
加速很快,这一点得益于性能优异的博世电机,在红绿灯路口,你甚至可以比汽车起步更快,虽然没有背垫,但仍有些许“推背感”。而上一次有这种被拽出去一般的加速体验,还是在春节时试驾特斯拉顶配 Model S P85D。
左手后刹,右手前刹,但为了保证安全不会让骑行者被甩出去,在捏任何一边刹车时,前后刹都是协同工作的。轻捏刹车会让小牛 M1 回收动能,为车身补充电量提供一些聊胜于无的续航,重捏刹车也能很快停下来。当然这取决于路面湿滑程度与车身速度,当然,还有你的体重。
续航是最被人关注的一点。我们拿到的是标准版的 M1S,官方宣称能续航 100 公里左右,当然,这个数据源于匀速平稳行驶。几天的实际体验,我从自己住的北京石景山区,到办公室所在的朝阳区三里屯,每一次行程大概为 28 公里,包括一两公里的上坡路段。每一次大概会用去 50% 的电量。
当然,为了能尽量缩减行程时间,我几乎每一次在顺畅路段都会毫不吝啬的把速度提到最高。如果按比较平缓的速度行驶,充满电一次跑七八十公里还是绰绰有余的。
由于每一次通勤都会消耗一半的电量,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要带着充电器回家。这是整个体验中最让人不爽的一点,充电器体积很大,电池箱完全无法放下,所以必须要背包带着充电器。好在每次充电只要把尺寸不大的电池取出,带回家充电即可,充满电大概需要 5 个小时。
写在最后:车是好车,但安全最重要
两百多公里的体验,最大的感觉是,车是辆好车,但还是适合短途代步,而不适合中远途通勤。原因就在于北京的道路乱象,开着分时共享宝马 i3 转了大半个北京城的爱范儿小司机麦玮琪,在骑小牛 M1 上路回来后在朋友圈发过这样一段话:
十个骑电动自行车的,十个在乱骑,十个开车的,两三个在乱开。无论你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没人会关心你的生死存亡,真正的交通工具只能靠自己。
头几天的通勤,我还能沉浸在这样一款高性能电动车的骑行乐趣中,但随后的几天,每日上路应付复杂路况成为了一种负担。汽车乱开,摩托车乱骑,还有高配电动车“老头乐”与你抢道。自己必须时刻绷紧神经来专注于道路,以至于在奔波 30 公里达到办公室后,缓了好久才能进入工作状态。于是我又回到了每天地铁或开车通勤的生活。
在文章的最后,爱范儿想告诉我们的读者,安全第一。电动车速度不低,但保护措施又很少,体验科技出行乐趣的同时,自己的安全最重要。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