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充电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和推动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基础,是电动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当前,基于“互联网+”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成为行业新的发展热点,这既有当前各方面对“互联网+”高度重视的原因,也与充电基础设施自身的特征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对不同的行业而言,“互联网+”并不能一概而论,“互联网+”所能创造的价值也有所差异。但总的来看,行业资源越分散、参与主体越多以及交易时间成本越高,往往越需要互联网来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优化资源整合,对应的“互联网+”的发展驱动力就越强、创造的价值就越大。从这个特征来看,充电基础设施与生俱来就具有显著的互联网经济特征。
互联网是降低公共充电设施“排队成本”的必然要求。与历经数年发展的完善的加油站网络相比,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劣势十分突出,尤其在发展初期,布点密度和服务能力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加油站的水平。从用户角度出发,更为关键的是充电基础设施难以达到和加油站同样的补给速度,对于一般的快充技术,普通乘用车补充100千米的续航里程往往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而加油站补充500千米的续航历程仅需5分钟,加上电动汽车本身最大续航能力也远低于燃油汽车,这就使得电动汽车用户在使用公共充电设施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远高于燃油汽车用户。换句话说,电动汽车用户在进行公共充电的“排队成本”远高于燃油汽车加油的“排队成本”。当前,随着电动汽车用户的快速增长,一些公共充电点已经出现了“排队”的现象,用户往往一等就需要1个或数个小时。
因此,如何减少“排队成本”就成为未来公共充电设施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降低排队发生的频率,但更重要的是在适度超前建设充电设施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及时让用户了解充电设施占用情况或提供预约服务,实现有效信息的对称传递,从根本上消除“排队成本”。
快捷的补给能源使得加油的“排队成本”很低,使得我们对于加油站的信息需求仅仅止步于地理位置的导航,而耗时的补给过程使得充电的“排队成本”很高。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降低甚至消灭充电过程的“排队成本”,在地理位置导航之外,又产生了对于设备状态信息以及预约服务的新需求,反而使得电动汽车用户相比燃油汽车用户产生了对于充电网络服务更高的黏性。
互联网是将公共充电“时间成本”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必然选择。相比加油站,除了“排队成本”之外,公共充电服务的另外一大劣势就是其“时间成本”过高,即使不需要排队,其进行一次完整的充电过程,比如通过快充一次性补给300千米的续航里程,往往需要1~2个小时,这一“时间成本”远高于加油时的“5分钟”时间成本。很显然,如果必须在原地等待充电完成,那么这一巨大的时间成本是很多用户难以接受的。
换位思考的话,如果能够把用户充电的时间利用起来,与同样是1~2个小时的商业以及生活休闲服务结合起来,让充电成为一个附带的事情,那么这1~2个小时的充电过程就不再是“成本”,而变成了用户消费休闲和商家创造价值的一个过程。考虑到电动汽车用户往往属于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客户,通过互联网将充电等待的1~2个小时与商业和休闲消费连接起来,使用户能够获益,商家更有动力,这将在未来成为公共充电与互联网融合的核心市场驱动力。
这同样给我们一个有意思的启示,“时间成本”低固然是加油站的优势,但时间短再加上加油站地理布局的限制,也制约了其商业价值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尽管“时间成本”很高,但由于充电设施可以方便结合商场、公园等消费休闲场所布局,通过完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以及商业增值等服务,反而能够将公共充电的不利条件转化为优势,具有更广阔的商业扩展空间。这也充分反映了新事物发展过程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互联网是公共充电提升多方面资源整合能力的载体。由于公共充电所需要的车位资源以及投资主体较为分散,使得对分散资源的整合能力成为公共充电服务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依托互联网,构建一个统一开放的平台,将分散的资源以及各类规模的投资主体有效地整合到一个服务平台来。
由于互联网的“赢家通吃”特点,未来哪家企业平台的用户规模和资源整合能力最大,就可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公共充电与整车分时租赁、充电设施分时共享、电动汽车试驾体验以及营销业务等的深度结合,将进一步推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
专用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的主要驱动力
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有所不同,专用充电设施主要是为特定用户(群体)服务,有效规避了其相对于加油站的诸多弱点,即使不依靠互联网,也具有便捷、经济的优势,其与互联网融合不像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那么迫切,但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也能够产生诸多显著效益。
专用充电环节的减排和与智能电网互动等效益需要互联网平台支持。当前,碳市场和碳交易正在我国和全球范围内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未来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增加,专用充电环节有望成为碳减排市场和电力市场的重要参与方。
从目前国外发达地区经验来看,通过参与碳减排市场和电力调频市场交易,电动汽车用户能够额外增加一部分潜在收益,通过互联网化的平台企业运作,不仅能够整合相对分散的电动汽车用户资源,提升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而且能够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降低用户专用充电设施建设运维成本,进一步提高用户在专用充电环节的投入产出效益。
专用充电的分时共享和社交价值的实现需要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专用充电尽管有使用便捷和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总体来看,以一个普通乘用车4千瓦的慢充而言,其每天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3小时,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相关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却给小区或者单位的配电设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车位紧张和很多小区及单位不具备固定停车条件的现实情况,使得专用充电设施的优化利用变得更为重要,这对专用设施与互联网的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在小区或单位配电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专用充电设施的有序充电管理,可以提高小区或单位接入充电桩的规模,让更多用户享受到便捷的专用充电服务。二是在小区或单位,通过建设专用充电设施分时共享或错峰停车充电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也可以提高用户专用充电设施和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路径
当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加快推进,主要充电服务企业都已经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平台和APP终端软件,但总体来看,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前文对于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的主要驱动力分析,对未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如下: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路径
当前,不少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平台仅仅提供了导航和价格信息的功能,其定位与加油站导航较为接近,未能充分展示和发挥互联网在降低公共充电设施的“排队成本”与“时间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公共充电设施与互联网融合的首要任务是降低“排队成本”。其中最基础的就是为用户提供设备状态查询功能,开发难度相对较小,国家电网公司最近推出的充电服务APP中已经具备这一功能,通过信息对称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户排队的情况。但该功能适用于用户临时充电选择充电站的情况,尚不能满足用户对未来一个阶段进行充电规划的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开发预约充电功能,从而与状态查询一道,形成解决用户“排队成本”的完整解决方案。
在解决“排队成本”的基础上,要下大力气解决好用户的“时间成本”问题。尽快解决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与商业和文体休闲场所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在优化建设布局的同时,要结合用户1~2小时消费休闲习惯,加大对于用户“消费休闲与公共充电一体化”服务的导航、预约以及促销团购等功能界面的设计,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和广告等增值服务,在提高用户便捷性的同时,扩展充电服务平台的商业价值空间。
在解决“排队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同时,要积极扩展公共充电服务平台的第三方资源整合能力,横向要加强与各类商业休闲和社会公共停车场所的合作,纵向要加强与整车在销售推广、试驾体验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合作力度,提升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专用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专用充电设施与互联网实现有效融合的较少,总体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其综合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必要适度超前开展专用充电设施与互联网融合的布局,为后续综合效益发挥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阶段,专用充电基础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提供有序充电管理和分时共享的解决方案。在小区和单位有限的配电容量和车位供应前提下,如何通过最优化的调度管理,为尽可能多的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优质充电服务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推广和充电设施建设的当务之急,应基于互联网构建完善的运营服务平台,实现对已有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平台独特的社交价值。
要结合我国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建设,逐步强化专用充电设施的运营服务平台参与碳市场和电力市场交易的能力,持续优化各类电动汽车参与市场竞争的最优充电策略,完善聚合大范围分散电动汽车用户资源的代理服务和利益分成机制,强化市场交易能力,利用互联网和市场机制,实现充电环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
充电基础设施的自身特征,使其与互联网形成互为依赖、互为加强的紧密联系。
降低“排队成本”与“时间成本”,强化第三方资源整合能力是公共充电设施与互联网融合的主要驱动力,具体实施路径是首要解决“排队成本”问题,逐步解决“时间成本”问题,并持续强化对第三方资源整合能力,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扩展广阔的商业增值空间。
最优化资源配置和最大化市场价值是专用充电设施与互联网融合的主要驱动力,具体实施路径应率先通过实现有序充电管理和分时共享,实现资源有限条件下的服务能力最大化,再逐步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分散资源的聚合和参与碳市场以及电力市场的交易,实现充电环节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