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在技术学院完成的
“科学技术创新也并不见得要在大学进行,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在技术学院完成的。”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这个观点,在“火大”新能源工作室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在“火大”的新能源工作室里,墙上挂满了专利证书,一些学生正认真聆听指导老师讲解隔离式磁耦合充电器的设计与构造。工作室面积2000平方米,由电子工程系与中山普润斯电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内容包括示范性生产线、工艺验证生产线、教师和学生实训室、动力电池实验室等。工作室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王奉瑾既是普润斯公司的法人代表,又是学院实训校区的顾问。他带领的团队已在电动汽车充电装备领域吸引超过1亿元的风险投资。
新能源工作室的技术力量团队,80%以上是学院师生,还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电力电子行业资深技术专家。该团队依托多磁路变压器及相关技术,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和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研发,不到一年,就开发出多种性价比极高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其中包括:能保证30辆大巴车或100辆普通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大功率超薄式电动汽车充电站;满足快速充电站、公用停车场、单位停车场、小区停车场等不同场所充电需求的隔离式磁耦合充电器;由全球独创技术设计而成、快速实现充电设备布局和安装的壁挂式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循环可达到2000次、比传统电池循环次数多9倍的智能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
师生研发团队的这些新能源产品,具有价格低、效能高、环保好的强大优势,并率先成为全国达到该行业国家标准的产品,从根本上突破了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征地难、投资大、效能低的瓶颈,在该产业领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并蕴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根据专业资产评估公司的评估报告显示,无形资产价值达7亿9千万元,其日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