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苹果、谷歌等要造汽车;在中国,贾跃亭、董明珠、李彦宏、马云、王健林等也在杀入汽车行业……据说,仅在上海去年就有几十家汽车公司成立。各路资本涌入汽车行业的盛况,在过去一百多年都没有发生过。瑞银中国证券研究主管及亚太汽车行业研究主管侯延琨预言:“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明天的汽车行业就如今天的手机业一样。”
为什么这么多资本进入汽车行业?有的大佬谈环保趋势、企业家责任和情怀;有的则强调技术优势、专业背景、生态圈建设等。抛开这些假象,侯延琨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极大降低了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电动车行业‘钱’景喜人。”
侯延琨说:“汽车最关键的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两样东西大概需要2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一直以来,汽车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也因为这两项产生的巨大研发费用,为汽车行业建立了非常高的行业壁垒。电动汽车的来临,一下子消灭了这种行业准入门槛。”据说,在中国,信誓旦旦进军电动车市场的,不仅包括风头正兴的互联网巨头、制造业大亨,真正庞大的群体是“有追求的富二代”,他们对电动汽车的兴趣更加浓厚。
在侯延琨看来:“电池相对于汽车行业发展,正如当年超级芯片的出现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格局。”因为超级芯片的出现,在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数量众多的手机厂家,有的有一点品牌意识,有的就是山寨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山寨机最繁盛的时候,所有的手机商家都是赚钱的。侯延琨说:“虽然现在进入电动汽车的资本很多,这些资本可能都会像山寨手机厂家一样,在足够大的市场中赚到钱。”电动汽车行业是非常有前景的。
相比国际市场,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更快。侯延琨说:“首先是源于电池成本的降低。现在电池占电动汽车成本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因为各种规模效应以及各种技术突破,这个成本相比五年前降低了一半。我们甚至可以预计今后每年电池的成本都要降低5%至6%。甚至我们可以预计,到2025年电动车与普通燃油车相比价格相当甚至更便宜;到2020年,在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电动汽车依然可以生存。其次,电动车其实具备普及的可能性。在美国有过测算,70%的家用汽车从来不需要每天行驶超过300公里;实际上有没有充电桩对消费者日常使用不会产生障碍。”
侯延琨说:“现在制造电动车,可以像生产手机一样。汽车公司只做设计和组装,其它的零部件全部外包出去。”现在各种资本进入电动汽车行业,远比想象中的容易许多。
不过,侯延琨也说:“估计和手机行业的走势相同,在经历了各个品牌都赚钱的阶段后,整个行业还是要经历整合,最终剩下为数不多的行业巨头。”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