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蒋大龙布道电动车:NEVS的商业逻辑与生态布局

2017-02-15 10:56:19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核心提示:2月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对外公布国能新能源项目(以下简称NEVS)和云度新能源项目获批的通知,由此第九、十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落地。...

从自信到失望再到绝望,仅一步之遥。”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蒋大龙反复提及这句话,一方面是在告诫百年不遇的电动车大潮下摩拳擦掌的同行,另一方面似乎也是在告诫自己。

2月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对外公布国能新能源项目(以下简称NEVS)和云度新能源项目获批的通知,由此第九、十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落地。

这标志着,在2012年就收购了萨博汽车、此后经过四年之久的蛰伏,NEVS终于获得新生。而此前异常低调的操盘手——NEVS董事长蒋大龙也因此频繁走向前台。

实际上,在这四年的蛰伏中,蒋大龙逐渐厘清了三个事关NEVS前途与命运的核心问题:NEVS仅仅做一个汽车工程技术输出和服务的公司还是要自己造车?造传统汽车还是造电动车?如何造智能电动汽车?

不可否认,在这样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中,与其他新创电动车公司不同,此前深耕生物发电产业的蒋大龙在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方面更胜一筹。

经过多年的运作,蒋大龙操盘下的NEVS已经形成全球总部位于瑞典特罗尔海坦、中国北京设立分部和体验中心,研发中心辐射瑞典和中国,生产基地以天津、福建和瑞典为主的战略版图。

与此同时,NEVS广结盟友,从2015年开始,陆续与东风汽车、日本萨瑞电子、中国华腾工业、熊猫新能源、国家电网、中国保利通信等等签署战略协议。

“跟这些大的企业的合作,有跨行业的,有未来发展方向性的,这对我们的布局非常重要。” 2月8日,在NEVS北京办公室,蒋大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当然,与时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造车一样,蒋大龙也谈生态,“我们将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汽车制造商。之所以跟很多公司合作,就是要做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在整个大生态中,造车只是一小部分,我们会一直延伸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生态和智能汽车,NEVS有了实质性动作。2月初,NEVS刚刚收购了瑞典一家著名的数据库研发公司Mimer,该公司于1983年成立,潜心开发数据库,在建设产业,也是全球在领域里边非常重要的。

“下一步智能汽车应用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合。”蒋大龙特别强调。

“从自信到失望再到绝望,仅一步之遥。”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蒋大龙反复提及这句话,一方面是在告诫百年不遇的电动车大潮下摩拳擦掌的同行,另一方面,似乎也是在告诫自己。

“两款电动车同步上市”

在国能汽车拿到生产资质之后,你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蒋大龙: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实际上不能用挑战二字来概括,而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想要在这个行业里面立于不败之地,技术质量、资金、团队建设方面都要做很多事情。

在技术上要不断研发,不断向消费者提供他们喜欢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上,瑞典有很好的质量把控体系,天津工厂则要对团队不断进行培训。

相对于其他企业,我们有明显的优势。已经获得新能源牌照的企业有许多共性的地方,也有很多有特点的地方。我们的特点很明显:我们有技术基础,同时可以集中精力造新能源汽车。

为了获得生产资质,此前做了哪些功课?

蒋大龙:工作非常多。首先基本前提就是具备本土化的研发能力,瑞典的研发团队是已经有的,中国的研发团队是新组建的,让两个团队优势互补,这块工作我们已经做下来了;第二个就是研发中心的建设,包括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从产品上,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从管理团队的组建上要能够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家看到的只是结果,和考试一样,考试成绩得到肯定,之前的努力外界虽然看不见,但这是必须要做的功课,不然就不会有好的成绩。

NEVS第一台车是中型商务轿车而非吸引眼球的跑车,这样的安排出于什么考虑?我们现在是否有实车体验?续航里程能达到什么级别?

蒋大龙:我们现在就有车,不过到时候会推出更适合市场更现代的车。未来会有两款车推向市场:一款中型商务轿车,一款SUV,这两款车基本上是同步推出,满足不同用户、客户群的需求。

关于续航里程则完全取决于用户,用户会根据使用方式选择适合的续航里程。所以我们提供了弹性,或者叫柔性方案,就像汽油车排量,在买车的时候选择续航多少。

“百亿资金只是一个心理门槛”

NEVS后续的资金如何规划?另外,业内有关于新创电动车公司进入存在“百亿资金门槛”的说法,你是否认同?

蒋大龙:资本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即便是风投也不是雪中送炭。资本决定投资之前,一定要分析,在得出的结果是成功的概率大于风险后才会跟进。其中有一些基本要素,也就是刚才我讲的先定好大方向,同时体现很强的执行力,拥有不错的企业平台。这个时候资本市场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公司是靠谱的,风险是可控的,然后就进入了良性互动。

关于百亿的门槛,其实100亿并不是指的要踏踏实实造车这件事的门槛,如果要造车,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这个数。举个例子,萨博七十多年的历史上投入的研发经费是千亿美金级的。全球任何一个老牌汽车公司,哪一个不是在研发上投入巨额费用?所谓的百亿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弄到这么多钱——全球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能拿出千亿美金来让你玩儿。所以,百亿可能是资本能够承受的最高门槛。

百亿应该是资本市场对于一个从零开始的企业能投入的最大额度,是一个心理门槛,而不是一家企业真正可以有进入这个行业资格的门槛。就造车这件事,百亿远远不够,仅仅是研发技术经验的积累与历史储备,就不是百亿资金的事儿。

但对于一家有很好的技术储备、有很好的管理团队的公司来说,开发一款车的成本不需要100亿,就像现在NEVS开发一款车,需要的资金比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花费少得多。

相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来说,从零开始的NEVS在生产成本上是否处在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

蒋大龙:因为汽车产业链很长,上下游合作关系比较长久,尤其是零部件供应体系和销售体系,这两个都是非常复杂的,甚至牵扯到一些法律问题。比如4S店,随时解除合作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是所有的大的汽车公司要面临的问题。

零部件供应体系比如说动力总成的建设,是很大的一块投入,要么你自己干,要么你跟合作伙伴干,合作伙伴一旦投资,不可能你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想不买就不买。那么企业要做这个事情,就必须签长期合同。所以为什么大的汽车公司很难转型,不是他认识不到新能源汽车是方向,是实在没办法,这两边都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问题,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优势。

另外有一个成本问题,零部件供货商在报价的时候首先看你的量,看你发展前景好不好。并不是说新企业,一定给你报价贵。供应商现在非常成熟,不管是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好,他在看你手里有没有需求量?这也是我们集中供应大客户的原因之一。我们在下订单的时候,会有一个计划性的订单,一直到2020年,方便零部件供应商计算成本,安排工期,这样我们比传统能源汽车的采购成本可能会更低。

随着中国工厂、研发中心的落成,NEVS是否会逐步减少瑞典的员工数量或者把他们转移到中国?

蒋大龙:瑞典现在业务有两块,一块是全心全意支持我们实现中国计划,这个需要一定数量的方方面面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支撑;第二就是汽车工程服务,这两条路,相对来说都是轻资产。

我们现在是全球汽车制造厂商实现轻资产最成功的一家。这些珍贵的研发人并没有成为我们的包袱,我们拥有完整的设计研发,实验设备和体系,可以为别人服务,足够支撑这个团队。如果这1000人没有事情可做就是包袱,但一旦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它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而且它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升值的资源,现在如果想要组建这样一个团队很难。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零排放汽车网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