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种“电动汽车是垃圾”的说法,在微信朋友圈疯传。虽然,对于其观点业内人士大多一笑了之,但电动汽车成本高、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不尽如人意、充电不便、里程焦虑、电池衰减等问题,却也的确存在。那么,电动汽车究竟是不是“垃圾”?我国将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技术路线,并给予巨额财政补贴,这条路走得究竟对不对?(据9月12日《人民日报》)。
平心而论,如果从低碳环保和经济的角度,选择电动汽车还是比较“实惠”的,去掉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再加上日常耗电较之燃油的节约,作为城市上班一族的代步工具,无论购车成本还是养车显然都比燃油汽车要低不少。其实一些人把电动汽车视为“垃圾”,除了对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不放心和担心续航能力、电池寿命短之外,主要还在于充电方面的太不方便。如果充电桩能够像加油站那样随处可见,解决随时随地且在短时间内的充电问题,也就不存在所谓“电动汽车是垃圾”的说法了。
电动汽车相比起燃油汽车的环保优势不言而喻,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再加上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越来越成熟,购车成本的不断降低,电动汽车也必将是未来家庭轿车的首选,但充电桩的发展滞后,确实给购买电动汽车一族带来诸多困扰,正如很多电动汽车拥有者所言,买着开心,用着省心,充电烦心。充电设施的发展滞后,不仅严重阻碍了人们选购电动汽车的热情,更大大降低了人们驾驶电动车出行的舒适体验。一些人之所以称电动汽车为“垃圾”,关键就在于充电设施的“后腿不随”。
实际上,从去年到如今,国务院常务会议曾两次专门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充电桩建设作了部署。在去年9月23日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将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要求各地把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停车场结合起来,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设施。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大型公共建筑物、公共停车场不低于10%。甚至鼓励个人在自有停车库(位)、各单位和居住区在既有停车泊位安装充电设施。但遗憾的是这些重要部署在不少地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不仅小区停车位普遍没有充电设施,既是在很多公共停车场乃至大型公共建筑附近,也很难找到充电设施的踪迹。人们驾驶电动汽车出行,首先就要为充电劳心费神,又怎么不让人产生“垃圾”感。
其实,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电动汽车在整车、电池、电机等关键原材料不但基本实现国产化,部分产品还批量出口,这既意味着我国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关键技术以趋于成熟,某些性能甚至已经超过燃油汽车,更能满足人们出行代步的各种要求,这从报道中一些购车用户的满意感受中更能窥见一斑,但也正如有电动汽车主所感慨的那样,虽不存在续航和里程焦虑,然提起充电设施的匮乏,就总感觉“麻烦是麻烦,但总强过没车开!”这种无奈其实就是对“垃圾”一种说法认同。
显然,要消除人们对电动汽车是“垃圾”的看法,提振人们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的热情和信心,除了政策鼓励和补贴之外,关键还是要解决充电难的问题,踏踏实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充电桩等充电设施建设的步伐,让电动汽车也能像燃油汽车那样,无论何时何地出现电力不足,都能非常方便的找到充电设施给爱车充电,不要让充电设施匮乏给车主带来任何困扰,是如此,电动汽车是“垃圾”的抱怨还从何而来?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