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年初,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就曾报道说:“中国在2015年成为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不仅在电动汽车销售量,还在生产量也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动汽车大国。随着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也成了外媒争相报道的焦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德、日、英、美是如何报道的。
德媒: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繁荣由政府主导 有经销商骗补
德媒称,根据官方数据,去年中国共售出331092辆电动汽车。根据国家的计划,今年甚至将销售70万辆。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8月29日报道,这与迄今在德国街道上行驶的几千辆电动汽车形成鲜明对比。仅在去年中国政府就为此提供了超过900亿元人民币的补贴。有媒体报道说,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有147款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被展出——比其他任何车展都多。
报道称,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中国早就崛起为电动汽车的最大生产国。因此,一些专业人士已经把中国称为电动汽车的主导市场——可能这是一个错误评价,尽管数字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中国电动汽车的繁荣主要是国家主导的。捷实(上海)汽车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约亨·西伯特说:“看一下中国允许上路的电动汽车数量,就会发现,90%的此类汽车或大巴车被城市或社区购买。”
报道称,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生态的和经济的。一方面是让很多中国城笼罩的雾霾,糟糕的空气很大一部分是由汽油发动机产生的废气造成;另一方面,北京的官员认识到,尽管国家要求建立了几十家合资企业,但中国公司在内燃机技术方面没有追赶上来。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奥迪、宝马和戴姆勒,而不是吉利、奇瑞或华晨。电动汽车不需要内燃机。这是中国成为世界市场领导者的机会。
目前,北京为生产一辆电动汽车补贴大约8000欧元(约人民币6万元),为生产一辆电动大巴车补贴多达8万欧元(约人民币60万元)。不同的城市可能还会得到其他不同补贴。在理想的情况下,一辆电动汽车得到的国家补贴加起来可能高达1.5万欧元。因此毫不奇怪,过去出现了一系列欺骗事件。例如经销商的销售统计单中出现了数万辆没有制造出来的汽车,尽管如此,补贴还是被发放。
咨询师西伯特说,即便供货了的电动汽车也值得讨论:“几乎所有获得补贴的汽车都是使用旧技术的廉价车型。这些电动汽车没有哪辆是按照欧洲标准制造的。”存在的问题是:在纸面上目前流行的车型续航里程能达到大约200公里,但实际上几乎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迄今为止,无论如何只有很少中国人真正相信新技术。让他们购买电动汽车的是实际考量。因为购买电动汽车不需要参与车牌竞买或摇号。
西伯特说:“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光靠补贴不能实现技术领先。”据说到2020年补贴政策将退出。
此外,北京给多家初创企业颁发了制造电动汽车的许可。这些企业在硅谷进行研发,它们有时用德甲球员那样的工资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走工程师。(编译/聂立涛)
日媒: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面临洗牌 90%企业恐遭淘汰
日媒称,中国200多家电动汽车(EV)厂商即将面临大规模淘汰的暴风雨洗礼。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9月2日报道,政府严格制定新兴企业的技术标准,正探讨将厂商数量减少至10家。
90%消亡的可能性
中国汽车制造业协会一位负责人指出,加强管制的目的在于,取缔弱小企业。也有媒体指出,提高标准的结果是,最多可能有90%的新兴企业将消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资料显示,现阶段得到生产许可的新兴企业只有两家。另外还有三家企业计划申请许可。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等人至少向中国替代能源车领域投入了20亿美元。丰厚的补贴引发投资热,但太多企业并不具备像美国特斯拉和通用汽车(GM)那样的电动汽车(EV)或混合动力汽车(HV)的生产技术,人们对此的担忧日益强烈。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教授殷承良指出,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太多,其中一些只是投机者,政府有必要提高门槛,对低技术水平项目进行不合理投资,这不是好事。
报道称,中国政府之所以讨论针对电动汽车新兴企业制定严格标准,是因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国汽车市场正面临过剩生产和库存过多的问题。随着廉价车型越来越多,汽车制造商的盈利空间减小,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提高燃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标准,预计成本也会上涨。
中国去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替代能源汽车市场,包括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2015年,国内替代能源汽车的销量为33.1092万辆。
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5年将电动汽车销量增至300万辆的目标,是现在的10倍,并对每辆电动汽车提供相当于售价60%的补贴。其结果是,现在约有400款替代能源车正在开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确实正在对新能源车开发提供补贴,但应该允许任何人参与进来吗?
董扬与中国工信部(MIIT)负责人进行定期会面,他透露政府正探讨将电动汽车新兴企业数量控制在最多10家。
另外,新兴企业在获准后,政府对品质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到正式启动组装生产线之前还必须满足很多条件。
也有企业表示欢迎
作为推动业界健康发展的政策草案,工信部8月公布了所有电动企业销售商必须具备的17项技术,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草案列出的项目包括,判断车辆性能和安全的管理系统、可以追踪主要配件来源和质量的信息系统以及循环利用旧电池的加工工序等。
中国媒体预测称,现在推进电动汽车平台开发的企业当中,其中90%即使再过两年也无法达到新技术标准。
威马汽车正在申请许可,该公司于8月17号宣布已筹到10亿美元资金,计划2018年开始销售。该公司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前高管沈晖去年创立的。沈晖表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到许可证,工信部释放出这样的信号是正确的。他指出,现在是低质量企业混入其中,业界有些混乱。他对政府加强管制的动向表示了欢迎。(编译/马晓云)
英媒:中国电动汽车热潮下外国汽车制造商另走他
到2020年,汽车制造商必须达到严格的环保新标准,以减少中国城市的严重污染。国内车企主要靠电动汽车实现目标,而外国同行选择另一条路,继续采用汽油驱动的方式。上周,德国奥迪在天津新开了一个变速器工厂,这种高效变速器将用于汽油动力汽车。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公司走上电动之路,而奥迪倾向于更能跑、更环保的汽油发动机及混合动力技术。
根据北京的2020年要求,汽车平均油耗必须低于百公里5升,比目前的标准低将近30%。北京已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励国内车企制造更多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受此推动,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了3倍。外国汽车公司必须考虑不同的因素——在中国大陆的生产战略如何与其他地区的传统业务和顾客相衔接。
当然,外国车企也不能完全避开新能源汽车。通用汽车在华去年承诺投入40亿美元发展电动车,2020年前开发出10种新能源车型。(作者杰克·斯普林,乔恒译)
美媒:中国将向企业发放碳排放交易权 力推电动汽车
外媒称,根据正在业内传阅的一份条例草案,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中国计划把汽车厂商纳入其拟议中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计划之中,以鼓励制造更多的电动汽车。
美国《财富》双周刊网站8月12日报道,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起草并于11日被张贴到一家国内网站上的征求意见稿,生产和进口燃油汽车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将必须参加这一计划。
报道称,还没有关于这一数量门槛将如何设定的任何详细信息,但是该文件也表示,一些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厂商将能够参加该计划。
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向路透社证实,在8月25日之前这一草案还将在监管部门(包括主管制造业的工信部)内部传阅以征求意见。还不清楚征求意见之后的复审期将会有多长时间,以及该计划可能会在何时实施。
报道称,该政策很可能会有利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厂商如比亚迪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些企业近年加强了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
报道称,被纳入该计划的企业将能够出售通过降低二氧化碳尾气排放所赚取的碳排放权,而那些碳排放超过允许范围的企业则不得不购买排放权。行业团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2日说:“碳排放配额政策将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上周告诉媒体,中国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前向8个行业的大约8000家企业发放碳排放交易权,以便为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计划的启动作准备。不过,这个数字低于稍早的预期。
这份条例草案称,发放给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碳排放权数量将根据其生产或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数量之比得出。
报道称,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在今年上半年生产了17.7万辆新能源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125%,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不到1.4%。
中国希望到2020年让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全国的道路上。专家们称,充电桩的缺乏和电池质量不高仍然是影响远距离驾驶和市场普及率提高的主要障碍。
报道称,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飙升得益于财政刺激措施的支持,2015至2020年期间此项补贴总额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日称,该协会维持早些时候作出的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万辆的预测。(来源:参考消息)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