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今天,还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天,央视“3.15”晚会将“通报”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今天,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们将无所遁形。
目前,汽车消费的投诉量已经排在了第二位。其中,涉及到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占比最大。
由此,能发现一个核心的问题——质量问题。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曾针对汽车产品的质量问题明确表过态:质量是产业转型的关键。“质量关乎到顾客的信任和产业的发展,质量建设应以标准为先,所以标准体系要尽快建立起来,与标准体系相适应的检测体系也应该更加普及。”万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6)上说,“同时,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每一个企业都要更加关注自己的产业质量,要把自己的产品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
3月11日,工信部公布了《进一步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重点强调了生产一致性的管理,要求各汽车生产企业应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汽车产品持续符合强制性标准法规,保证其产品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参数和《机动车出厂合格证》参数一致。
《通知》还提到各汽车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管理,严格按照合格证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样式备案、制作、配发、重发以及合格证电子信息上传、修改、撤销等工作,确保合格证及其电子信息与实际车辆唯一对应且保持一致。这个要求的提出,或有助于堵住新能源汽车“骗补”的漏洞。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电池的质量也亟需提高。日本、韩国等电池企业已经开始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日、韩的动力电池企业由于其原材料控制、电池质量管控等方面非常严格,电池的一致性较好。我国虽然能够做出高质量的单体电池,但是一致性却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此,工信部日前投入了5亿元的资本,正在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研究研发平台。除了研究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还针对电池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显得有些忧虑和担心。“我国出了这么大的力量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希望是什么?”陈清泰在3月10日的新能源汽车和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说,“除了能源、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之外,也包含着让中国汽车行业真正打一个翻身仗的意图。搞骗补,追求一点小利益,不顾质量,就完全违背了国家的意图。”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质量的重视有目共睹,但是必须要让各大新能源车企也重视质量问题,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电动汽车,让新能源车主买的安心、用的放心,早日“弯道超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虽然领先,除了我国政策支持力度大这一因素外,很多国外车企还没有在新能源领域发力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刚刚起步,爬坡空间还很大,决定未来竞争地位的基础就是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