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台的北京市纯电动车“不限行”政策,大大催热了北京的新能源车市场。但这种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最终还要取决于充电桩能否顺利进小区以及充电标准的统一。笔者认为,在电动车保有量极低的北京,更需要一系列系统化的政策予以支持,单纯“不限行”的鼓励政策在现阶段起到的作用还很微弱。
4月9号,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期个人新能源汽车申请者首次突破3000人,中签几率为86%。尽管中签比例如此之高,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摇到号的消费者一定会购买电动汽车。
数据显示,2014年10月底,首批新能源购车指标弃购率近7成。主要是由于充电桩进小区频频受阻,因此电动车摇号中签后弃号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北京虽然已建成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专用充换电场站200余座、社会公用充电桩1500余个,但老百姓却依旧有“里程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电动车百人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多次表示,电动汽车要实现规模化、商业化,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家用车慢充的问题。因为以公用为主的充换电站建得再多也解决不了私人汽车充电问题,建得数量也有限,再怎么推也形不成一个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曾建议,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以固定的交流慢充设施为主,公共的快充为辅,这样的原则应该确定下来。
由此可见,让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是充电桩进小区难,而不是是否限行。
除此之外,我国还面临着电动车与充电桩不兼容的问题。虽然工信部早在2011年就已发布了多项有关电动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方面的国家标准,但在充电条件,如电压、功率、通讯技术等参数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目前充电桩缺乏兼容性。
国内大部分充电桩生产企业主推直流接口,而保有量相对较大的比亚迪却主推交流接口.这就意味着,比亚迪的电动车无法使用其他车企建设的充电桩;同样,其他企业的车也不能使用比亚迪的充电桩,导致三分天下,“各充各的”。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