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代驾一条裁员20%的新闻引起业内不少关注,各种媒体报道和解读很多,东楼也不妨凑个热闹,来分享下对此事的看法。
e代驾裁员,为人员臃肿“埋单”
作为一家明星创业公司,e代驾此次宣布裁员20%的确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其在之前才刚刚宣布融资1亿美金,并且还高调聘请黄晓明和宋丹丹的作为形象代言人等展开大规模的品牌宣传。因此,在媒体和公众看来,这家在代驾市场上仍然占据领先的公司,又刚刚获得巨额融资的公司,正值风头正劲,此时如何也不应该与裁员联系起来。不过,如果审时度势的分析当前的互联网行业环境以及e代驾的实际情况,可能也能释然。
首先,关于此次裁员,e代驾CEO杨家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e代驾的人员结构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臃肿,很多岗位重叠,架构层级过多,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公司内部日益凸显。”这显然是e代驾进行裁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实际上,在过去一段时间,迎着O2O的热潮,几乎所有获得巨额融资的O2O公司都在急剧扩张,而e代驾显然也没能幸免,借着获得高达1亿美金融资的势头,进行人员的扩充是必然的,而此次裁员也可以理解为之前的人员快速扩充“埋单”。
其次,今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谨慎时期,创业者融资的难度显著增加,这导致一些业务过于烧钱的创业公司难以为继,甚至出现了倒闭浪潮,甚至在资本市场的主导下,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这两个O2O垂直领域的巨头也实现了合并。显然,在资本情况不太好的时候,“深挖洞广积粮”便成为了创业公司的选择。而e代驾这次裁员可能也是未雨绸缪,尽管此前在未融资1亿美金之前已经实现盈利,但是在资本寒冬面前,通过精简人员来节约开支也是一种战略选择,毕竟在寒冬到来时,比拼的就是谁更能抗寒。因此,e代驾此次裁员可能还与降低运营成本,储备更多的现金以进行长期作战有关。
还有,互联网公司临近年底裁员也是寻常事,一般的互联网公司每年都会通过业绩考核固定淘汰5%-10%的人员,很多互联网公司到了年底鉴于各个部门的业绩表现都会有针对性的裁员,这种裁员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淘汰不需要或业绩欠佳的员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完成人员新老交替,为公司带来新鲜血液。而e代驾这次裁员显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能够让员工们警醒,从而提升员工的斗志,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来年的招聘当中补充新鲜血液,带来即战力。
及时“消肿”,能够提升员工战斗力
实际上,今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宣布裁员的屡见不鲜,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尽管没有宣布裁员,却在今年却大幅削尖了校招和社交的名额,其他互联网公司尽管没有裁员消息传出,但却陆续有停止招聘的消息出现,这其实都间接说明互联网公司在员工规模上普遍进入了一个饱和阶段。并且,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由技术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发展,特别是在O2O在国内猛烈发展的这几年,由于涉及到地面推广和上门服务,互联网公司对于人员的招聘进入了急速扩张的阶段。这种情况下,很多带有O2O属性的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规模非常庞大,比如百度有超过5万名员工,阿里巴巴和腾讯也都有超过3万名员工,比如美团网有上万名员工等等。大规模的员工招聘难免会造成人员臃肿的情况发生,而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内部人员的“消肿”其实也是非常必要的。
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定期进行人员的“消肿”,避免公司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就更为重要,毕竟对于互联网大公司来说,人员的臃肿顶多造成利润减少或者出现亏损,但并不足以伤筋动骨,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人浮于事则是致命的,因为创业公司尚在发展初期,业务还未稳定,并且还要面临着时刻强敌的挑战,如果这时团队没有抵抗力,那么必然会是灭顶之灾,因此这个时候,让员工保持更高的效率,提升团队的战斗力就变得非常重要,而e代驾这次裁员,并不针对具体业务,代驾司机群体也没有受到影响,主要是内部人员的优化,显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员工效率,使得公司更具竞争力。
总体来看,e代驾这次裁员20%一方面是为之前的人员快速扩张而“埋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刮骨疗伤“之举,虽然短期内会有些社会负面效应,但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进行人员精简到也可取。毕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公司健康运转并能够坚持到最后,可能要比“面子”和“里子”都要更加重要。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