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文清
实习记者 王欣 北京报道
仿佛一夜间,长安取代长城,成为新一轮自主车企学习的样本,这一变化首先归于长安今年的“中考成绩”。
长安汽车7月4日发布的6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6月,该公司累计产销分别为132.0278万辆和132.02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92%和25.04%。其中轿车销量同比大幅提升25.1%至19.94万辆,成为自主轿车销量最高车企。2014年长安自主品牌轿车(含SUV)销量预计能接近56万辆,SUV占比将比2013年提升10个百分点至30%。
长安是今年上半年轿车销量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本土公司。受消费升级加速、合资品牌下探双重影响,今年1-6月,自主品牌轿车呈现出有史以来的最惨表现——销量连续6个月同比大幅滑落,市场份额连续10个月下跌。去年上半年,自主轿车销量前十企业中有九家出现下滑,且多数跌幅超30%。
120亿生砸出来的中考第一
2006年,长安微车盛极一时。之后,“汽车下乡”的政策红利,令不少自主车企纷纷上马微车项目,而此时长安却在战略上做出一个相反的选择——减弱微车、进军轿车。这个战略曾经在长安内部产生过巨大分歧。
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当时长安内部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要将主要精力放回自己最擅长的微车,另一派则坚持“未来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轿车如果不进入这个领域要吃亏”。最终第二种意见占了上风。
确定了战略方向,对于技术发展路径,长安内部又是一番争论,是技术购买还是逆向研发从模仿入手,或是从零起步正向突围?最终时任长安汽车总裁徐留平拍板,选择了最“笨”的方式,开始斥巨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在国内布局生产基地,号称“五国九地”。
当时多数业内人士和媒体,都认为长安的轿车自主战略,作秀成分多于实干。一组数字表明了长安在研发环节的投入力度。据公开资料显示,从“十一五”到“十二五”,长安自主业务费用性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已经达到120亿元。长安汽车研究院囊括了出自丰田、宝马、福特等巨头车企的全球资深专家,并拥有1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这一人数居汽车行业第一位。
在研发上巨额投入,长安要达到的首个目的是,打造经典畅销产品,通过新产品的产品力提升长安的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所以,为了保证新战略下的首个车型一炮而红,长安上下将新车的造型环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只有造型好,才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进而有尝试的欲望,否则车子再好,消费者连试都不愿意试,一切也都白费。”曾经主管研发的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三四线城市卖车,车辆造型依然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
所以从逸动到CS75,长安每款新车都力争做到,从外观到内饰都更加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他们正是带动长安汽车业绩攀升的主体。“目前长安有10款在售产品,这与2012年的5款相比,增加了一倍,销量不增长就不正常。”长安汽车副总裁龚兵认为,长安自主轿车实现逆势增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产品谱系增多,二是营销体系布局日益健全。
长安能走多远?
事实上,靠新车热销取得销量领先,是不少自主车企曾经盛行一时的关键。比如奇瑞汽车凭借QQ一车,能长期霸占自主销量冠军地位。后来在车市消费升级的大潮下,长城凭借SUV车型H6热销,后来者居上。目前媒体的疑问是:长安在自主的头把交椅上能坐多久?
与合资品牌稳定的竞争格局不同,近年来,自主车企呈现交替领先局面,体系竞争力的缺乏令不少自主车企难以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对此已走过结构设计、性能开发和品质开发的长安,正在试图通过朝平台开发方向努力,实现规模效益。
在长安看来,现在自主车企闯关的难点在于,规模差距带来的持续投入差距,使企业发展的优势性难以长久保持,特别是在研发领域。在今年5月的战略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讲,外资品牌做100项技术,长安只能投入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就出现了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为了把钱投在“刀刃”上,长安决定集中精力在三个领域投入——造型、安全和智能。未来长安的研发思路是减少产品品种,集中资源打造经典产品,搞两三个年销量二三十万辆的车型。
长安为此制定的目标是,打造经典畅销产品,快速提升长安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到2015年产品质量要达到合资企业的平均水平,到2017年要达到一流合资企业水平。
现在长安正在努力扩大自主品牌的生产规模。在其2014年的销售目标中,自主品牌车型销售目标为60万辆,较2013年的不足40万辆,增长近50%。同时,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前提下,长安也在制定海外战略,即聚焦四大国家集群,三大金砖国家,两大成熟市场,到2020年,使长安汽车的海外销售至少达到50万辆的目标。(编辑 何芳)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