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超
一场以庆功、分红为基调的股东大会,因为多位投资者的犀利提问而成为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答辩会,同样压力山大的还有主管自主品牌的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
相比2012年449万辆的整车销量,2013年上汽集团销量达到510.6万辆,同比增长13.7%,超出国内排名第二的东风集团157.1万辆。2013年,上汽实现营业总收入5658.07亿元,增长17.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04亿元,同比增长19.53%。
因为赚了钱,上汽出手也不吝啬,每年派发现金红利的金额都在翻番。2012年度每10股派发6元红利,2013年度竟翻倍到12元,总金额达到132.3亿元。这一大方回报投资者的举动,既彰显了企业经营实力,也让其他车企眼馋。
不过,当谈到自主品牌话题的时候,气氛突然严肃了起来。一位投资者做了一个诙谐的比喻:“上汽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嫁人了,很争气,为家里赚了很多钱,可是儿子不争气,一直在花钱,却不赚钱。”
“两个女儿”指的是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自然是以荣威、MG为代表的上汽乘用车。对于自主品牌,这样的质疑每个车企都会遇到,只不过在上汽开放的沟通环境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自2007年上汽进入自主乘用车领域至今,已经有7年时间。在大集团自主品牌中,上汽自主的发展无疑是最稳健的。相比一些车企采取借用外方平台或集成外包方式打造自主品牌,上汽在正向开发上有更多的经验。特别是在新能源车领域,上汽是为数不多的拥有独立电动车产品平台的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更为深入。
然而,这些成绩并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由于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业绩表现太过优秀,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一对比就要露怯。尽管至今为止,尚没有一家大集团自主品牌是盈利的,几乎全部是由合资反哺自主,但投资者对上汽这家多年蝉联销量冠军的企业,仍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有投资者认为,上汽的股价是被严重低估的,自主品牌作为核心业务,做了7年仍没有实现盈利,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上汽的形象。因此,上汽只是一家好公司,却远远不够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面对投资者的质疑,陈虹坦承:“虽然上汽自主品牌总量已经达到十几万辆,并在7年中完整布局了相关的细分市场,但如荣威550、750、950等单一产品的规模还不够,这也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在经济效益上没有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上汽销量表现最佳的产品是A级车荣威350,售价在8万~14万元区间。陈虹表示,几年以前,国际品牌不进入10万元以下的市场,而现在已经转变为全面进入,合资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展,对自主品牌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不可否认,目前自主品牌影响力较弱,但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整体情况。相对来说,上汽自主品牌起步便定位在中高端,虽一样受到挤压,但比起低端进入自主的企业来说,空间更大一些。”陈虹认为,如果自主车企在品牌上支撑不下去,那么前途岌岌可危,上汽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坚持品牌定位,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品牌体验,以此扩大自主品牌销量。
对于上汽旗下的合资企业来说,关键词是“守”,但对于上汽乘用车来说,还远远没有走过创业期。以陈虹、陈志鑫为代表的新一届上汽领导班子,所面临的挑战并非胡茂元时代的合资难题,而是以正向开发为核心的自主品牌新一轮创业。
陈虹说:“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快速培养人才,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毕竟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都是要靠人去解决的。我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创新不够,因此正在实施激励基金计划,将经营者、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业绩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公司发展提供更持续的动力。”
他举例说:“在工程技术等方面,原来是别人怎么做我们也怎么做,但如果一直这样,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现在上汽的安亭技术中心已经有3300多位研发人员,我们在传统车的研发制造之外,还在进行前瞻技术研发,搞8~10年之后的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有望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硅谷设立风投公司的中国车企。陈虹说,这将有利于上汽及时掌握全球最新技术及业务形态,运用风投方式,以资本为纽带,加快新技术在上汽的应用。
面对来自合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上汽决定建立差异化营销服务模式,力求更贴近用户,比合资品牌更接地气。在以inkaNet智能服务和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上,上汽已经迈出了有创新力的一步。
有清晰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和创新思维,善于适应细分市场的变化,甚至掌握应对合资品牌的有效手段,自主品牌为上汽带来回报,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只是时间问题。
“2007年起步的上汽自主品牌不能比拟百年老店,自主品牌的建设队伍,特别是品牌和技术方面的队伍,需要时间来培养。人并非一天长成,所以请各位股东一定要有耐心。”陈虹说。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