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行业内人士调动的消息如同企业间的“接力棒”,相继发布。先是原南京依维柯总经理周亮加盟戴姆勒大中华区,再是杨军虎辞去福建奔驰执行副总裁一职,“接任”周亮,此后,王昕也由东南汽车副总经理“升任”为福建奔驰执行副总裁。
作为此次人士调动“接力”过程中的“最后一棒”,王昕上任执行副总裁是继郝博担任福建奔驰总裁兼CEO之后管理层第一次人事变动。据悉,接任副总裁一职后,王昕将分管福建奔驰产品营销和售后工作。据了解,王昕在东南汽车任职期间,公司销量利润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是,从乘用车调任到处于“上坡期”的商用车企业,王昕要面临哪些新挑战?
“缘”起东南
2010年4月,王昕开始担任东南汽车副总经理一职,主要负责销售工作。这不仅成为王昕的一个职业转折,更成为东南汽车的一个转折。
据了解,东南汽车成立于1995年,最初由福汽集团和台湾裕隆集团旗下的中华汽车共同组建。2006年4月,日本三菱正式入股,最终形成了福汽集团、三菱汽车以及裕隆集团旗下中华汽车分持50%、25%、25%股份的局面。然而,根据东南汽车最初成立时达成的协议,东南汽车总经理一职要由持公司25%股份的台湾“中华汽车”直接派遣高管担任。
不仅如此,公司内生产、销售等掌握核心权力的部门高管基本上都由“中华汽车”派驻,而福汽集团的高管则负责售后等“非主流”业务。不过,王昕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僵局”。2010年4月,原为福汽集团总经理助理的王昕被任命为东南汽车副总经理一职,负责起了东南汽车的销售工作。
据了解,王昕在职期间,东南汽车在2012年、2013年相继引进V3菱悦亲民版、V5菱致、V6菱仕以及涡轮增压技术等,不断完善东南汽车产品线。在今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东南汽车第一款7座SUV R7首次亮相,时任东南汽车副总经理的王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明年东南汽车还将推出一款5座SUV。
除了产品线的扩展,自王昕2010年上任以来,东南汽车产品销量也保持了增长态势。4月20日,R7发布会现场,东南汽车董事长廉小强说道:“2013年东南汽车总体销量增长13%,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增长21%,高于行业10.2%的平均增速。同时,利润也实现了连续5年增长。”由此,业内普遍认为,东南汽车近年来取得的业绩与王昕个人在销售领域的出色表现是分不开的。而且,王昕的调任并非出于“偶然”。
“并轨”福建奔驰
有分析指出,东南汽车是福汽集团旗下成立最早的合资企业,既有强调营销和品牌战略的三菱品牌,又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突围的自主品牌,因此,成为福汽集团培养高管的重要基地。也由此,在福汽集团旗下企业四年一次的换届工作中,王昕接任了杨军虎的职位,成为福建奔驰执行副总裁。资料显示,未来王昕将分管福建奔驰的产品营销和售后工作。
据了解,福建奔驰是福汽集团下的另一家合资企业,戴姆勒和福汽集团各占50%的股份,共有凌特、威霆和唯雅诺三大系列商务车。从2010年投产以来,福建奔驰每年推出1~3款新品。迄今为止,围绕三大系列,福建奔驰总共推出了38款车型。去年3月,福建奔驰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福建奔驰成为戴姆勒在德国以外的唯一商务车研发基地。基于戴姆勒在全球模式中“van partner”的合作伙伴原则,福建奔驰与国内多家改装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因此,产品在国内多以房车、救护车、警车等改装车身份面世。时任福建奔驰执行副总裁的杨军虎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曾表示,福建奔驰正在由最初的商业定位向豪华车私家用户延伸。
不过,福建奔驰私家车与东南汽车私家车还有较大区别,王昕“并轨”福建奔驰,此前积累的乘用车营销经验能否借鉴利用?
新挑战
事实上,进入2014年以来,福建奔驰已经经历了两次管理层的人事变动。先是1月1日郝博上任福建奔驰总裁兼CEO,再是5月份王昕“接力”杨军虎,担任福建奔驰执行副总裁一职。面对福建奔驰高速增长的态势,对于王昕来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6月2日,汽车商报致电王昕,电话一直未能接通。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这两年来,福建奔驰和东南汽车都保持了上升态势。王昕调任后,至少会面临保持福建奔驰原增长态势的压力。”据福建奔驰总裁兼CEO郝博介绍,福建奔驰2013年销量同比增长40%,远高于同期市场水平,2014年第一季度福建奔驰延续上升势头,销量增幅达到了18%。基于2013年的快速增长,福建奔驰制定了2014年销量1.5万辆的目标,同比增速则要超过20%。
“经销商网络建设作为福建奔驰营销工作的重点,或将是王昕要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上述人士分析。4月20日,福建奔驰营销部总监柯瑞斯公开表示,“福建奔驰发展战略就是经销商网络的拓展。”
公司总裁兼CEO郝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说到,福建奔驰将继续加大在华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力度,打造经销商网络发展长期规划,在现有67家经销商基础上,进一步向二、三线中小城市渗透。根据上述人士介绍,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经销商网络建设有较大不同。在乘用车领域“风生水起”的王昕又将面临着来自商用车的新挑战。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