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上海汽车研发中心,陈志鑫展示了上汽自主品牌未来的新产品,这位曾经的上海大众总经理坚定地认为,荣威和MG的产品质量与合资企业几乎没有差距,而品牌溢价能力却相当地欠缺。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增速大幅下滑,其中自主品牌进入了最艰难时期,销量负增长和份额下滑促成了市场悲观情绪再起。数据显示,今年1~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03%,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06%,我国主要自主品牌企业的销量均遭受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上汽执行副总裁、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正面回应了“悲观论”。陈志鑫表示,现阶段正是打造自主品牌的最佳时期,打造体系核心竞争能力和提升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至关重要。
在市场层面,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正受到合资产品不断下探的挤压,品牌的向上突破已与合资阵营短兵相接。上汽自主品牌在“十二五”的规划总投入将达450亿元,打造7大平台,完成十几款新车的投放。
遭遇“滑铁卢”
数据显示,去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第四季度达到32%,年平均占有率为28%左右。而今年7月却下降到24%。究其原因,国内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强,曾给自主品牌带来的利好政策也渐渐退出,此外今年整体市场增速放缓,共同造成了自主品牌汽车在今年的“滑铁卢”。
分析自主品牌的发展,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自主品牌错过一个黄金发展期。在中国车市上一轮上涨周期,自主品牌企业以低价位占领市场,取得收益却无暇增强研发能力,造成后续能力不足。而大型企业集团,纷纷依靠合资企业赚取利润,前期并没有发展自主品牌的强烈需求。
这种情况下,大型企业集团自主品牌纷纷以“后来者”自居。其中,相对发展较早的上海汽车通过海外收购,打造荣威和MG两款自主品牌,前期市场较为乐观,但今年1~7月完成9.1万辆销量,仅为全年目标的40.6%。同样定位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广汽传祺车型,今年1~7月,销量共计1万辆左右,不得不将全年3万辆目标下调至2万辆。对此,陈志鑫表示,销量的目标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
最佳发展期
市场环境恶化并没有减缓企业布局自主品牌的步伐。综观中国汽车市场可以发现,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合资企业的盈利,反哺自主品牌研发,布局自主品牌市场的做法已初见成效。
陈志鑫告诉记者,“虽然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增长幅度趋缓,但从长远眼光看,汽车增长波幅波缓是有规律的,而国内消费者对汽车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2010年,国内汽车的千人保有量是18辆,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在三四线城市,汽车消费依然在成长的过程中。”
基于此,自主品牌还有较大的市场机会。随着先期产品投放市场,中高端自主品牌基本处于建立品牌的阶段。一般而言,这一阶段经历了5年时间,之后将是品牌和销量共同上升的阶段。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在这一轮市场调整期,自主品牌可以攻克品牌和技术的瓶颈,根据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在下一轮市场增长期,中高端自主品牌有可能迎来增长。
但困难仍然存在,陈志鑫将自主品牌的短板概括为三点:首先,在品牌溢价方面,国内自主品牌普遍采取低价入市的策略,所以品牌在经历市场检验后,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下降很多;其次,在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研发能力方面,主要是技术积累的时间不够;最后是全球化的程度不够。
450亿锻造体系竞争力
上汽集合全球优势资源开创了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模式,上汽的目标是,创新打造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汽车强势自主品牌。“十二五”期间,为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上海汽车在研发上的投入总共达450亿元,目前已投入230亿元,计划再投220亿元。
陈志鑫表示,在中国,合资企业的研发能力主要集中在车身研发。而上汽的自主品牌可以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布局已全面展开。
“十二五”期间,上海汽车将有4款全新产品及多款中期改型产品投放市场。有传言称,上汽自主品牌高端车型BP31将于明年上市,显然上汽乘用车对其寄予厚望,这将是上海汽车进入中高级主流消费市场的主力产品。
在市场方面,陈志鑫表示,荣威550、荣威350、MG6、MG3占整体乘用车市场份额基本未变。随着市场宣传策略的调整和新车型的陆续上市,上海汽车将提升车型产品的附加值。在创新方面,到2015年,上海汽车将建成完全独立的整车自主研发体系。在新能源方面,2012年10月,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强混电动车产品即将推出,充满一次电可以从上海开到北京,百公里油耗2.5L。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