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在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上,国机汽车发布《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7)》。在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做了主旨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要点提炼:2016年中国经济回调初步触底,消费增长持续平稳,保持在10%左右;投资增长在8%以上,未来得增速有可能小幅的提高;出口开始出现好转。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增长进入中高增长的转折,企业更是处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的历史阶段。预计2017年,投资的增长增速可达10%左右,消费增长保持在10%左右,出口可能会出现起稳的态势,由此判断经济增长应不会低于2016年,CPI涨幅或在2%左右。
发言实录:
今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增速回调初步触底。中国经济从2010年开始增速持续下降,GDP的增长率从10.6%,下降到去年的6.9%,今年是6.7%。看最近来年的变化,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从年度内的GDP的增长来看,都是一个下行的开始。但是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三个季度的GDP增长率都是保持平稳的态势。这个改变就是我们刚才讲增速回调初步触底的一个重要根据。从今年内的GDP增长来看,不是表现为下降的态势,而是表现为走稳的态势。特别是我认为第四季度我们GDP增长率不会低于前三季度。这就表明了2016年,从年度内的经济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一个走稳的态势,而这个走稳的态势我认为是触底的表现。工业增长走稳态势也有所表现,2015年的时候,工业增长有相对大的波动,最低的时候降到6%以下。但是从今年三月份之后,整个工业增长率一直稳定在6%以上,包括了10月份工业增长率6.1%,和9月份持平。从工业增长来看增速走稳也开始表现出来。
这个稳定我想很重要的是和市场需求有关系,因为从企业的生产也好、销售也好,很重要的是由市场订单决定的。当市场订单水平稳定以后,我们的销售形势就会稳定,我们的开工率就会稳定,整个企业形成的增加值的水平就会稳定。所以我们说经济增长能不能稳住,很重要的就是市场需求能不能稳住。市场需求我们一直讲三架马车,我们讲出口、投资和消费。最近这些年我们看到,我们消费是稳定的,消费的稳定,从社会消费评定总额它的增长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出来。消费在这几年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今年1到10月份社会消费评定总额,同比增长10%,这个水平比GDP的增长率6.7%,是明显高一个台阶。所以从市场需求,消费这个角度来看,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个和我们政府精准就业、精准扶贫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成效,和政府我们通过社会政策托底保民生这个成效是密切相联系的。而这个效果呢,在三架马车当中,消费这架马车的平稳增长和经济快速换挡不一样,在这个方面表现是比较突出的。
但是经济增长仅仅靠消费是不够的,中国经济长期以来是出口、投资,恰恰是出口和投资增速的下降,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增速换挡,出口的增长2002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29.2%,但是2008年到2015年年均增长只有8.09%。其中2015年当年,我们这个出口是负增长2.8%,按美元计算,今年截止到10月份按美元计算负增长7.7%,这个是经济下降的重要信号。
另外从投资角度来看,在2010年的时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但是到2015年的时候,只增长10.1%。今年1到10月份同比增长8.3%。所以看到三架马车当中投资和出口这两架马车,它的运行速度大幅度下降,因此和投资出口相关的订单大幅度减少。所以我们说生产资料的生产、出口相关的生产,它的开工水平必然持续下降。这种下降导致的增加值水平的减少,这就表现为经济增速的下降。今年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投资增长初步形成,这个初步形成首先从整个投资的增长,今年1到10月份,我们投资同比增长8.3%,比1到9月份的8.2%加快了0.1%个百分点。1到9月份的8.2%比8月份的8.1%也是增加了0.1个百分点,出口累计增长率已经连续两个月小幅度提高。从这个图上看,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的水平,从过去的持续下降开始了转向小幅的提高,所以这是我们判断投资增长走稳的重要根据。但这个走稳为什么,在未来能不能保持,我们还要分析投资的几个组成比分。
投资里面第一个就是基础设施投资,这个政府主导,今年1到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4%,这个增速和今年1到9月份持平,仍然保持在20%的增长,比投资的增长水平高很多。投资的增长是8.3%,基础设施增长是19.4%,所以我们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已经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的稳定行业,它从2012年的17%左右提高到今年的25%左右。特别值得注意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较高增长的态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原因两方面,第一个就是基础设施的项目储备现在明显增加了,第二个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保障条件和过去比较,是明显改善的。项目储备的明显增加和新型城镇化有密切关系,我们讲投资增速的下降,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密切相关,房地产投资增速2010年的时候33%,但是到2015年的时候,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只有1%。房地产投资在全部投资当中的占比在20%左右,所以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大幅度的下降,是整个投资下降的主导性的原因。为什么房地产投资会出现增速下降,这和城镇化的矛盾有密切关系。城镇化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大城市装不下,中小城市人们又不愿意去,形成这个状况的原因,和这个财政的分灶吃饭和领导的责任制有密切关系,因为各开各的灶,而且都是短期目标引领,所以城市发展都是各自为政、短平快的模式。这样城市发展的差异必然会越来越大。像北京既是首都又是直辖市,政府配置各种资源的能力,比一些地级市、县级市要高的多,所以北京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比地级市、县级市高的多。由于这种情况大企业愿意到北京来发展,优秀人才愿意到北京来发展,因此北京市政府的财税来源越来越旺盛。在这个基础上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是看看中小城市,政府的财力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到位,公共服务水平比较低,企业不来,人才不来,原地踏步。
这样来看就是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人们又不愿意去,必然出现这样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对房地产的发展来看造成了两难的困境,大城市拿地,人集中在大城市,开发商就集中在大城市拿地,你也拿地我也拿地,今年拿明年也拿,拿来拿去就没有地了,北京现在土地供给就相当紧张。中小城市是卖房的,因为没有人气房子卖不掉。所以开发商左右为难,大城市不好拿到地,中小城市又不好卖掉房子。这个时候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就表现出来了。城镇化的矛盾对汽车发展影响很大,人都集中在大城市买车的需求、开车的活动必然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有限的地理空间能够承载多少机动车?承载不了就要限号、限购、限行。这样汽车行业的增长确实要受到制约。所以城镇化的矛盾必须解决,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快推进。它的基本选择就是大中小城市在适当的区域内联合发展,就是讲的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
如果选择这样一个模式,我们大中小城市之内互联互通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化目标的实现就变得非常重要非常迫切。只有在大中小城市之间有一个基本同水平的基础设施这样的系统覆盖,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等,都向同一水平看齐,另外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向大城市的水平看齐,这时候产业的布局、人口的布局,才有可能出现积极的调整。
所以现在看新经济的协同发展,新经济的一体化,包括了长三角、珠三角等等多个城市体,都在向这个方面做,这样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就大量增加了。特别是城市发展,特别要强调长远目标指导,过去那种短平快,短期目标指导,我们看城市是建了拆拆了建,弊端很大,最主要的是布局的弊端。北京,短期的目标不可能改大的规划,在原有的基础建设的角度上一圈一圈的往外扩。北京的发展瓶颈很大,60%的人住在五环以外,交通压力潮汐的压力非常大。所以移居创业发展从北京来看这些条件都不好。
所以说未来的城市发展,一定要强调长远综合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如果今后城市总人口达到三千万四千万一定要有多个综合功能区支持,而这个综合功能区的布局要在现在就考虑好,把它布局的空间预留出来。我想这个规划包括城市地下,北京2014年7月21号那场强降雨淹死80多人,下水道是城市的重要的因素,城市安全必须要防水防火,这个是百年大计,所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是非常大的。
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量、项目储备量大量增加,再加上“一带一路”全方位对外开放,在继金融危急之后,世界经济困难加大,发达国家寻求自保,逆全球化的风潮开始加剧的时候,中国通过自身高增长的历史阶段的特征,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在实现经济的初步触底,实现了中高增长的区间内,增长含金量的提高,所以中国的发展正在给经济全球化提供越来越多的正能量。全面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全方位的和世界市场的互联互通变得越来越紧迫,因此硬件的互联互通建设也是大量增加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储备的水平是在持续的提高。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像地下综合馆,一般的设计标准是100年,所以说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非常多。
从资金保障方面来看,最近两年通过探索,一个是地方债的置换,一个是地方发债系统的建设,一个是PPP融资方式的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在资金保障条件方面是显著改善的。从过去分散的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模式转到地方的发债模式,而且现在地方发债和国债大体上是一个类型,也是流通的。从这样一个资金的筹备方式来看就避免了过去期限错配,项目建设十年二十年才能够回收效益,但是银行的贷款三年五年就到期,这个问题应该说在制度上得到了初步解决。另外地方债的置换使得到期的债有了一个出口,今年计划5.27万亿,这样对地方政府的项目资金都在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持。再加上PPP的实践,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个合作通过最近几年的摸索,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如何保持稳定,包括政策调整的影响,使得契约的稳定性加强,使得回报稳定性增强。这方面有不少成功案例,PPP的引导资金也在增加,PPP的空间前景也是越来越广阔的。
这些增长基础设施的资金保障条件和过去比较是明显改善的。
基于项目和基金两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基础设施持续较高增长的态势是有可保持性的。
第二个房地产投资今年出现积极变化,去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但是今年1到10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6%。所以整个房地产投资增长,出现了一个由低转高的变化,这个变化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过去几年投资增速的下降主要是房地产投资下滑导致的,这个方面的改善对投资走稳我认为非常关键,。因此要做一个分析,为什么房地产投资由下降转到开始回收?原因主要和城镇化是结合在一起。尽管城镇化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但是中国的城镇化仍然是在顽强的、较快推进。2015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2千万人左右,看得到的变化就是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超过700万人,今年是765万,应届中职毕业生超过500万,这两块就超过了一千万,这些年轻人他们有多少会回到农村务农呢?我们很容易做出一个答案,为什么城镇常住人口在增加?首先是受过相当教育背景的年轻人每年都在大量增加。另外外出的农民工1.8亿左右,每年的增量300多万。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于这些年轻人的增长,向城市寻求发展机会的年轻人的增加。所以我们看到大城市的年轻人还是在不断的增长的,像北京国家机关每年都招收公务员,都是年轻人,集团总部、券商公司都是进年轻人,央视、各大传媒都是进年轻人,百度、搜狐、京东每年都在进人,也都是年轻人,包括送快递的也都是年轻人。这就是大城市的利之所在,也表现在刚性的改善需求是在不断的增加。不是在城市的独生子女,而是进入到城市的大学生主体,他从大学毕业了搬出来得有地方住。获得成功的年轻人、成家的年轻人持续增加,这就是房地产需求基础的推动力,而这个推动力量并没有使城镇化的矛盾消失,相反它是在持续、顽强的表现自己。在2014年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负增长7.4%,2015年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6.5%,今年1到10月份同比增长26.4%。所以我们看到整个房地产的销售,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开始持续回暖,当然回暖也带来问题。城镇化的矛盾是大城市装不下,中小城市年轻人不愿意去,所以人气度的提高还是集中在大城市,最近几年开始从一线大城市向一些二线大城市转移。今年腾讯研究院用它的大数据做的城市年轻度的指数,这个指数水平比较高的不再是一线城市,而是一些发达的二线城市。这个就表明了二线城市在接棒一线城市,在城镇化方面积极发挥了作用。这都是房地产市场好转的基础性条件,但是也出现了问题。局部的房地产过热发展比较快,因为这个地方一旦销售形势好转,需求持续释放,马上供给不足的问题就表现出来了,特别是一线城市土地供给本来就不行,因此价格上涨。供给不增加价格还要上涨。价格的上涨在局部表现强劲,这样的话买涨的预期就加强,金融杠杆推动的投资性的买房就发展,这样的发展对房地产行业来说非常不利。所以今年下半年20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措施,限购限贷。通过这些的执行,10月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开始走稳,说明政策是有效的,限制购买数量,限制了贷款对投资投机性买房的支持。因此我们说金融杠杆推动的买房需求,在局部城市的快速发展的势头现在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是刚性改善性的买房需求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在持续增长,而这个增长并没有因为现在限购限贷的政策而受到影响,因为买第一套房首套房,既不限购也不限贷,所以在居住性的需求当中推动下来,房地产的销售形势,从未来发展来看会有适度降低,但是不会结束平稳增长的态势。
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未来不会再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原因第一个就是,我们看到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增速,比房地产投资增速高出很多,比如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过26%,但是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6%,也就是说现在房子卖的快,建设的慢。房地产的库存在持续减少,到今年10月末存量房比二月末减少了4400多平米,这个减少主要不是在中小城市,主要是在销售非常火爆的一二线城市,在这个地方开发商的可售房源出现越来越多的短缺,很多楼房一开盘马上卖完,所以开发商需要在热点城市加快可售房源的建设。
其次,开发商的资金由短缺转到宽松了,在2014年的时候,因销售负增长,房地产企业资金困难,但是最近这两年资金越来越宽松,因为大城市房子卖的很好且房价高,回收资金能力强,这就导致开发商的资金来源持续增加。今年1到10月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同比增长15.5%,所以它不缺钱。另外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城市,政府稳房价的重要措施就是增加建设用地的供给,从建房用地来看,现在一线城市,或者热点的二线城市都在积极增加土地供给,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就有基本的判断,今后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的开工建设活动不会趋向低迷,而会趋向活跃。这就是房地产投资未来能够保持增长的原因。现在的6.6%当中的增量,不是中小城市建房推动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有了一个教训了,中小城市的房存量很大的,它还会再选择中小城市去盖房子吗。所以房地产投资的恢复现在主要是因为一线特别是二线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活动的支持,而这个建设活动,从我分析来看未来是可以保持的,因此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房地产投资增长回升到5%以上,保持在5%到6%之间这样一个比例,在未来是不断增大的。所以整个房地产投资对整个投资的支撑作用,开始逐步增强。
在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的支持下,我们发现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也开始有小幅度的回升。今年1到9月份制造业同比增长3.1%,比8月份加速了0.3%个百分比。也就是说制造业投资增长由降转稳的态势已经表现出来,这个由降转稳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使得大量的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企业订单水平明显提高,产品销售形势明显改善。所以看到大宗商品的价格,今年下半年以来都在持续回声,PPI涨幅转正了,所以效益也增加了。制造业投资正是直奔着效益来的,制造业增长的逐渐恢复就成为了必然结果,所以整个投资增长。如果我们判断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保持的话,由它们带动的制造业投资回稳也可以保持。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整个投资增长走稳的态势现在基本建立。所以中国经济为什么现在叫初步触底就是这两个方面,就是消费增长持续平稳,保持在10%左右,投资增长在8%以上,未来得增速有可能小幅的提高。在这个基础上看明年的出口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但是我们考虑到这个基数已经比较低,连续两年负增长了,而且出口的开始转好,转型升级带来出口竞争力提高,综合起来明年的出口可能会出现地位起稳的态势,不会继续大幅度的下降。投资的增长按照我刚才的分析,明年的增速可以达到10%左右,消费增长保持在10%左右。所以从需求因素分析,我认为2017年的经济增长不会低于2016年。中国经济已经从高增长进入中高增长,这样一个转折,我认为现在是初步到位。另外在中高增长我们要实现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增长模式的转变。高增长和中高增长是有区别的,高增长市场供不应求,它强调有没有,强调谁生产扩张快,因此它是粗放的低水平的增长。中高水平的增长强调好不好,性价比高不高,因此要求企业抓质量和效益。所以现在正处在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的历史阶段,由粗放的低水平扩张,向集约的质量效益性的转型,这个转型我想是一个爬坡非常艰巨的过程,也是企业把握更高水平发展机遇的一个根本出路。所以既要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也要对企业自身的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迎难而上,鼓足勇气,拿出最大的干劲夺取更高水平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晓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