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1号门)
最近出轨的事儿挺多,让小编也对男人的担(丹)当(裆)有了新的理解。也斗胆聊一聊这奥迪劈腿上汽的事。
上汽和奥迪合资这事在我看来是必然的事儿,一哥们对我这说法特别不屑,报道前你说必然,服你,牛逼。现在只能说你是装逼。不管装还是牛,几个月前第一次听到这事儿的时候,心头一惊,八成有戏。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还没前戏,就来真的了。谁知道呢,或许现在也不过是刚刚前戏开始,毕竟还没有正式签约。
大家都知道奥迪在一汽大众的股份只有10%,所以对应的分红也就一样,别人吃肉自己也就喝口稀汤。有人说,大众和奥迪不一家的嘛,此话不假。按理说王思聪的钱都是他老子的,可是他自己挣的钱,自己去霍霍,估计老王也不能说啥。道理一样,奥迪宝宝心里苦啊。当然办法也不是没有,降低国产化率,提高进口零件价格,也能挣钱。奥迪A6的国产化率只有50%,同志们,这可不是为了保证奥迪的血统,国产化零件的质量已经很高,与国外CKD并无区别,但是不行。甚至一些在中国/日本生产的零件,也要去德国转一圈后返回德国。这是因为按进口零件卖给中国,奥迪要加价20-30%,money,这才是真爱。
继续讨论前,我们先算个数学题。某零件奥迪采购价100元,中国国产化后可降到80元,德国直接卖给中国120元,卖给用户150元。奥迪和上汽合资占股比50%,一汽合资占股比10%,求奥迪的利润。如果一汽进行国产化,奥迪拿走的钱是(150-80)*10%=7元,直接卖给一汽20+(150-120)*10=23元。如果直接卖给上汽奥迪20+(150-120)*50%=35元,如果上汽国产化(150-80)*50%=35元。所以四种情况奥迪的收益 一汽国产化<一汽进口<上汽进口≤上汽国产化。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奥迪财务部拥有最终解释权。
选择上汽奥迪能够得到最多的利润,与一汽相反,与上汽合资还能极大的刺激奥迪国产化的积极性,同时降低产品价格,提高竞争力。所以上汽(Money)才是奥迪的真爱,这才是出轨的真相。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看的见,摸不着的。
上汽除了让利多,研发也不错的,上汽大众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与一汽的股比原因,奥迪不愿意进行太多的本地研发,但是与上汽合资后情况截然不同。2015年前奥迪一支独大,销量和利润年年都高速增长,但是现在变了,宝马和奔驰的强势增长,这就要求奥迪必须要零件和研发进一步本地化以降低成本,同时需求本地化更好的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完美的股比再加上上汽大众的研发团队,无疑对奥迪充满了诱惑。
除此之外,上海得天独到的地理优势,周边完整的产业集群,丰富的人才市场,都会降低零部件和整车的物流成本以及研发成本。而且也会借此改变奥迪品牌南弱北强的格局。上海坐拥亚太第一大港,从欧洲海运的零件可以直接登陆。同样的零部件的供应商也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零件的到库价显然要比长春有优势。整车的销售也不例外,从长春运到全国各地,和从上海运到全国各地,里程显然是不一样的。干淘宝的亲们,肯定有感触。作为豪华品牌汽车的销售,一线阵地就在北上广深,只有位于一线才能真正摸得准市场的脉搏,上海也是更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奥迪市场部要往北京搬的原因。
上汽奥迪一旦成立,本土研发工作肯定会极大的增加。在汽车零部件平台化的今天,汽车的开发越来越集中在匹配和试验上。这样的工作借助于上海大众自身的能力再加上周边配合的零部件公司研发中心的配合,实现整车的本土研发本非难事,同时可极大的降低研发成本。上海周边的研发体系也日趋完善,博世,海拉法雷奥IAV等零部件/研发巨头的研发中心也多集中在在上海周边或者深圳附近,这也是很明显的优势。
汽车未来发展的三个大的方向,电动汽车,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奥迪想要未来几年在这几个领域在中国保持领先,离不开本地研发的支持。你在国外和google合作的再好,在中国也要找BAT。这几个方向的发展显然上海占优。
无论怎样,上汽和奥迪合作,是市场的选择。对上汽来讲,对豪华品牌早已如饥似渴,奥迪抛出的橄榄枝,给个眼神就扑过去了。压根没有节操这回事儿。
纵观一汽和奥迪合作的这20几年,凭借一汽把奥迪成功定位官车,车型加长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完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销售市场不断的披荆斩棘,创造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的销售神话。乘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东风,一汽大众给奥迪贡献了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和最大的利润,可以说没有中国市场的贡献,奥迪在豪华车阵营的地位要远低于现在。没有一汽大众,也就没有奥迪的今天,并不为过。同样在过去的20年奥迪也给一汽大众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即便是最困难的2006年,在上汽亏得哭爹喊娘的时候,因为有了奥迪,一汽大众仍保持盈利。可以说2015年以前,双方的合作都是郎情妾意,甜蜜无间的。但股比一直是双方的硬伤,这也导致了奥迪不愿意进行更多的国产化。
而近两年豪华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车型的低国产化率也导致了利润率以及市场份额的快速下降,奥迪车的销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众成功的双品牌策略和深度国产化的策略,显然都是最好的方向。再加上中德双方高层的默许,自然找小三也就是必然选择。前脚因为排气门增持一汽大众股份失败,后脚马上和上汽合作。都说德国人是方脑袋,可是灵活起来也简直不是人啊。
合资之后,上汽和一汽如何分配车型资源,有人给出了答案。一汽生产a3,a4,a6,Q1,Q3,Q5上汽生产 α3 α4 α5,Ω1,Ω3,Ω5。但是如果真的合资成功,上汽才是最终的归宿。
对外强势抵制,戳到痛处,奥迪自然有所顾忌。对内降低姿态,提高研发能力,承诺提高分红比例,一汽和奥迪或许还能有10年的好时光。但在目前合规排在第一位的背景下,一汽或许需要一个真正有真担当的人,才能把有丹裆的干掉。
责任编辑:李晓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