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平安收购汽车之家,外界关注的多是创始人团队悲凉的出局,尤其是在他们拿出了比中国平安更高的报价后依然被甩。那么,平安到底为什么要收购汽车之家,有一种说法认为平安信托是三年账期的金融信托产品,汽车之家难逃三年内再次被卖的结局。
事实真的如此吗?
看看平安信托总经理冷培栋在收购完成后第一时间是怎么说的:“我们将把近3亿的线上用户,1.5亿的金融客户,超过5000万的车险客户,庞大的汽车主机厂和经销商合作伙伴群体,以及汽车之家最需要的遍布全国的线下服务网络等资源与汽车之家进行协同,帮助汽车之家实现从单一汽车媒体向全方位汽车服务生态圈的战略升级与转型”。
单看这一段话,像是客套话;但如果我们把这一次收购和此前3年的一系列收购或投资行为连在一起看,结论就会不一样了。
上面这张表列出的项目,或许还有遗漏,但应该基本涵盖中国平安在过去3年间收购或投资的与汽车产业有关的项目,涵盖汽车电商、汽车保养维护、汽车后市场、二手车、汽车租赁等各个领域。很明显,虽然“平安好车”这个项目开展得并不顺利,但中国平安并没有放弃构建一个汽车后市场商业帝国的计划。它一直在努力地拓展自己的版图,但效果嘛,也就那么回事儿。究其原因,都大致与“平安好车”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一样,无非就是人气不旺、缺少销售线索、转化率低……
看到这儿,大家想来已经明白了为什么我之前说中国平安对汽车之家是志在必得,不容有失了吧。没错,就因为汽车之家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根据该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的信息,1-3月每天通过移动端访问汽车之家的用户达到1600万,通过PC端访问人数达721万,在中国所有汽车类网站中排名保持第一。一旦成功地将汽车之家和已有的汽车后市场领域的资产整合在一起,之前困扰中国平安的问题即便谈不上迎刃而解,起码也可以大大改善。
以汽车养护为例,来自艾瑞咨询公司的调研显示,汽车养护的市场规模已突破了千亿元,2015年达到5400亿元,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目前,4S店仍在汽车养护市场中占主体地位,占比约七成;不过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线上渠道的市场渗透率逐渐扩大,2015年底渗透率已达6.2%。换言之,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互联网选择线下保养的去处。对于手中已经捏了一把牌的中国平安来说,汽车之家的流量是破局的关键。
估计会有好事者问,即便如此,又能如何?没错,从上述几个项目的体量看,即便都盘活了,对当下的中国平安的帮助也是有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汽车养护只是其中之一,按照乐观者的预计,包括汽车维修养护、 保险、 二手车交易、 租赁、 车联网硬件等在内的多项主要后服务,我国汽车后市场空间超过3万亿。倘若中国平安能把自己的汽车后市场业务打造成型,意味着一劳永逸得拿到了一个金饭碗。因为从美国的经验看,AutoZone、NAPA、AAP与O’Reilly等4家企业占据了美国30%的市场,其他所有的汽车经销商加起来才有25%的市场份额。
除了正常的经营流水与利润,后市场业务的概念性也是非常强的。比如上述4家美国公司因为常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其股价在过去20年中平均上涨了50倍,涨幅最大的公司是O’Reilly,20年时间上涨了100倍;最大的AutoZone公司的股价2015年以来更是高达$600+。假使汽车之家顺利回归A股,并真如冷培栋先生所说的那样升级成为“全方位汽车服务生态圈”,这股价不敢想象……
综上所述,中国平安收购汽车之家看中的不是它的盈利能力,而是因为它在平安的汽车后市场帝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晓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