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奉上的内容是读者对日前AutoKol发表的《从“高田事件”到大陆“气囊门”所想到的》一文的反馈。每篇文章发表后,我们都热切地盼望能得到读者们对文章内容的感受、意见或观点,以督促我们不断进步。如果您有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期望我们就某个话题做深入报道,都可以反馈到我们这里。
读者说
如今,关于汽车的消息,我们听到的越来越多的是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联网等概念。在各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的同时,汽车安全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近日,关于高田气囊的问题还在持续发酵,多家媒体报道了有关“6大车企在美追加召回440万高田气囊隐患车”的新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汽车内参发表的《从“高田事件”到大陆“气囊门”所想到的》一文。作为《汽车内参》的读者,同时也作为消费者,想借高田气囊一事,谈谈我对汽车安全的思考。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证实因高田气囊问题致死的事故达到13起,100多人受伤,大部分在美国发生。原因是高田隐患气囊采用含有硝酸铵的充气发生器,并且缺乏干燥剂。如果在高温与高湿度的情况下使用,极易导致爆炸发生。因此,高田气囊也被称为“死亡气囊”。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指出,5月高田公司同意将召回3500-4000万个气囊充气机,涉及汽车品牌包括克莱斯勒、本田、马自达、日产、斯巴鲁、三菱和法拉利等共计1200万辆汽车,而到2019年再召回500-4000万个气囊气体发生器。按照这样的召回趋势,因高田问题气囊而召回的数量预计将从约6000万增至1亿。
如此庞大的召回数目,涉及如此多的汽车品牌,实在让人骇然。当本该救人的安全气囊变成了不定时炸弹般的“死亡气囊”,各大整车厂商、零部件厂商对待汽车安全的态度着实应该从此事得到启发。 实际上,高田公司自1976年就开始涉足汽车安全气囊领域,并随着不断地发展,在世界气囊行业立足前三,也因为其成立时间久、专业水准高,与众多的主流汽车品牌甚至高端汽车品牌都达成了合作。在其集团成立之初,还有过 “终有那么一天,无人会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壮志豪言,但如今俨然已成笑柄。
究其原因,高田气囊的堕落,不是因为其不专业,更多的是因为其对待产品和消费者的敷衍态度。
据了解,在高田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气囊供应商之后,却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使用了价格较为低廉的硝酸铵推进剂。相比高田主要竞争对手使用的硝酸胍,高田使用的硝酸铵成本更低,但这种成分在高温高湿地带生产和使用会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正如文中所说,“从第一起事故发生起,高田公司不仅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反而瞒报事故、推卸责任。而更让人错愕的是,时至今日,高田公司依然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开缺陷气囊问题的细节。” 由此可见,在产品上使用有安全隐患的推进剂以及发生事故后让消费者心寒的态度,无疑才是高田如今声名狼藉的主要原因。 作为消费者,我认为各大汽车厂商及零部件厂商着实应该吸取“高田事件”的教训,对待安全问题要保持绝对严谨的态度。毕竟无论汽车行业如何发展,一旦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AutoKol点评
从某种角度讲,高田是一个谜。人们无法理解,作为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高田为何要在“作死之路”上执迷不悟地越走越远。
这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日式傲慢,就像日本至今仍不承认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罪行一样,冷酷而且固执。不过很难相信,一个把匠人精神推崇备至的民族,居然会出现这种对危及生命的安全隐患视若无睹的另类。
早在2000年,高田气囊安全隐患就开始暴露出来,但直到去年5月,高田公司才公开承认其生产的气囊存在缺陷。前后十五年时间,高田本来有充足的机会完善其产品,但他们选择了瞒报和推卸。
或许,高田公司有其难言的苦衷,比如说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硝酸铵推进剂,被视作高田气囊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但高田一直在坚持着这种技术路线。
高田降低成本到底是为了榨取更多利润,还是为了争取更多市场份额,至今仍不可知。但是显而易见,罔顾生命安全的技术路线以及产品,最终一定会被人们所唾弃。
从高田气囊得到的最直接的启示,就是制造企业一定要有底线,即安全保障。不光是汽车零部件、整车企业应该引以为戒,所有涉及安全生产的企业都值得深省。
换个角度看,至少高田曾经风光无限,而反观国内,除了万向、亚普等少数几家企业外,基本上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零部件品牌。
显然,汽车核心技术主要都是体现在零部件上。而中国汽车行业早年“重商用车,轻乘用车;重整车,轻零部件”的发展思路,埋下了太多后患。
建设汽车强国是业内有志之士的共同心愿,而零部件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高田的衰落,能够让人看清其国际零部件巨头外表下的“纸老虎”本质。那么,未来挤占高田气囊市场份额的企业,又怎能没有中国品牌?
责任编辑
攸小微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内参》独家稿件,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和摘抄,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汽车内参》,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utoKol习惯用立体的视角看世界
角度,深度,态度都要有绝不随波,更不逐流用波斯猫一样的鸳鸯眼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世界只为给读者呈现真实,客观的评论或新闻事实
(来源:汽车内参)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