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八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于5月7日在北京举行,新浪汽车作为独家特约媒体将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直播报道。以“下一步”为主题的本届论坛,主要探讨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主机厂、供应商、经销商,都面临并经历着巨变,但这是怎样的巨变?它还有未来吗?
在汽车业随着科技进步或者说互联网时代到来发生剧烈变革之际,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数十年高速发展之后的新常态,这样的常态,中国汽车产业的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本届论坛现场嘉宾将会予以探讨。
以下为《汽车商业评论》《汽车消费报告》杂志总编辑贾可博士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同仁和我辛勤劳作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时间,而且今年是第8届,多么好的数字!对于一个纯民间举办的论坛,大家还这么给面子,我真的感到荣幸。
前段时间,我们举办新能源汽车政策沙龙,杨裕生院士抱怨在一些论坛上,上级领导讲完话就走了,哪里知道后面的人等着讲话给领导听呢,结果领导听不到,论坛沟通交流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什么意思?我就是请求大家能够尽量在论坛上多待一段时间,因为有很多真知灼见可能会在您前脚刚走后脚就出现,因为很多人都等着自己的思想或者想法能够得到倾听。我们相信,只有沟通和交流才能够推动进步。
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不久前说过,中国人很多不擅长交流,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交流的机会。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这是一个大庭广众之下沟通的舞台,这是一个大庭广众之下交流的舞台。还有,按照我们农民的心里,这是一个花了好多钱搭建的舞台,那就请大家让它的价值多发挥一点。
当然,如果台上的演讲和讨论索然寡味,听众和观众就只能以脚投票。这就要拜托演讲的各位亲爱的嘉宾,少做广告,多告诉我们真知灼见。还有我们台上的提问团嘉宾,你们作为蓝皮书论坛的听众代表,重要的责任就是代表在座的各位与演讲嘉宾沟通交流,精彩不精彩,你们也富有连带责任。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今天要回公司参加同样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一个集团层面的员工和家属的嘉年华活动,这是他们公司内部的沟通和交流,可能比日常的公务还要重要,上千人现在在等着他,一会儿,我们只好让他提前离席。
忘了说我今天开幕致辞的题目,它是《通向奴役或通向理想之路》,这是文绉绉的或者说故弄玄虚的标题,实际要说的就是我们如何从过去走向未来,它取决于每个人当下正在干什么,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要干什么。
先说说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小小一分子的《汽车商业评论》的做法,在座的汽车行业的老总们也顺便了解了解媒体的现实处境和反抗,看看我们有多苦,有多累。
《汽车商业评论》实际上是在用三条腿在走路,三条腿是最稳当的,或者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在建构一个自己的生态。因为生态是无敌的,比如某视。
第一条腿就是作为媒体的《汽车商业评论》。它包括杂志、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正在建设的APP。说实话,作为一本杂志,你们看我们是不是已经尽力而为?但是在新媒体生存上,我们除了微信公众号还可以外,其他方面努力不够。
努力不够的原因很简单,我们非常注重内容的生产,但是对于技术手段比较轻视。实际上,与其说是对技术手段比较轻视,还不如说是对做一事一报没有太多含金量的短平快新闻报道的轻视。
当我们陶醉在内容为王里面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做短平快和标题党报道的移动端新媒体似乎更受外界的欢迎。真实羡慕嫉妒恨啊!
DCM的合伙人Ruby在吗?不在,她实在是不要看我了。Ruby是福布斯中文网评选的“2015最优秀的50个投资人”。2013年初的时候,她就劝我抓紧做移动端,但我迟迟没有动手,除了对微信公众号的重视。
为什么?因为夯实内容比做一个渠道更难。通过这几年在内容方面的努力,今年开始,我们要强化移动端的建设,让大家能够更方便更愉快更及时地阅读到我们的文章。《汽车商业评论》的兄弟刊《汽车消费报告》将更加强化移动端生存。你们会看到我们的表现。
尽管建立移动端,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将成为鱼龙混杂的各种文章堆砌的平台,我们还是我们,以内容为王,日常新闻和深度报道相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给大家呈现值得一看的内容。
这个内容不仅包括文章还包括视频,不久之前,我们已经正式成立了影视部,我们叫推动力频道。因为我们的母公司叫推动力。推动力,这个名字非常正,不好传播,不如叫吐啊,槽啊来得接地气,但我始终不能接受。
等到今年10月《汽车商业评论》创刊十周年庆典的时候,再来看看我们交出的是什么样的答卷。
我们的第二条腿是论坛体系。今天召开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是其中可能最为重要的一个。此外,还有中国汽车意见领袖论坛、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安亭国际汽车金融论坛、中国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中国老汽车人联谊会等等。
办论坛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办好每一个论坛,让论坛货真价实,同时围绕一个产业链做成论坛体系,却并不多见。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围绕汽车产业链的比较健全的论坛体系。
每一个论坛就是一个朋友圈,我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质的提高。
我们的第三条腿是联合各类机构建立评价体系。2011年,《汽车商业评论》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创立了第一个评奖,就是中国汽车新闻奖,是给汽车媒体评奖,目的是促进汽车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2015年,这个奖改成了闻轩奖,除了给记者评奖,还给汽车企业的对外传播工作进行评奖。
2013年,我们联合奥地利EFS创办了对汽车整车进行评价的轩辕奖,它的另外一个名称是中国汽车产业年度贡献奖,迄今已经举办过三届,在国内外有了不错的影响力。
我们还有对汽车品牌营销进行评价的金轩奖,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上举办了第二届金轩奖颁奖典礼;我们还有对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的益轩奖;我们还有对汽车金融业进行评价的鑫轩奖。
今年我们还将推出目前一个以零部件业为评价对象的铃轩奖。零部件业对汽车产业非常重要,中国汽车弱,零部件更弱。零部件如果不能真正起来,中国汽车也很难真正茁壮成长。这个铃轩奖评委正在选择过程中,它和轩辕奖是相得益彰。
必须告诉各位,无论你信不信,我们的每一个评奖,都力求寻找最优秀的评委,力求做到最客观的评价,而我们自己则退到奖项服务和组织者的角色。这样,在评奖泛滥的红海才能找到自己的蓝海,也才能通过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构建对中国汽车产业更为清醒的认识,也才能够有力地推动我们作为媒体的内容建设。
为了有未来,为了通向理想的道路,《汽车商业评论》在努力前行,构建自己的生态环境,很苦很累,请给我们一点鼓励的掌声,也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
当然,中国汽车产业的从业者们也都很苦很累。在座的每一位应该都没有那么轻松。现在的中国汽车业竞争态势,不仅有市场低迷的新常态,还有竞争的新格局。
去年,第七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我们提出了汽车四化的概念。汽车的四个现代化是什么呢?就是智能化、电动化、电商化和共享化。到如今,这四化正在发展演变之中。
原来在传统汽车业,有的是国有和民营的竞争,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的竞争,现在,在汽车四化背景下,他们似乎有了共同的敌人,那些有互联网背景的新进入者的竞争,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于造车新势力,有的人是不屑,有的人是怀疑,有的人是惊恐,还有的人是迷茫。
不屑与怀疑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造车不简单,但不能因此讥笑别人不会造车,退回多少年,有多少传统汽车厂商一出生就是造车世家?惊恐和迷茫倒也不必,因为造车确实不简单。
如同当年大多数造传统车的企业死掉一样,未来很多造车新势力也一定会死掉大多数,而现在活着的传统汽车企业通过改造自己,肯定也不会全部死去。但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汽车从业者如果要TO BE,要有理想的未来,开放的心态第一重要。只有有开放的心态,才能够沟通和交流,才能够取长补短,才能够浴火重生或者说凤凰涅槃。否则,我们只能用固步自封、作茧自缚、画地为牢来形容他们。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开放的心态是顺应潮流的第一要义;第二要义就是一定要有开阔的眼界。
这一次的北京车展,我连续去了三次。现在每一次车展,我几乎都要去三次,为的是认认真真看车。我惊讶地发现,某些车企,表面上推出了很多车,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几乎每一款车都经不起推敲。我实在是怀疑他们的眼界。这大概是好东西看得太少的缘故。
一个汽车企业想要成功,开阔的眼界之外则还要有出类拔萃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而这归根结底则是企业汇聚人才的能力,人才决定了一切。不要轻易断定谁造车不靠谱,谁只要有强大的聚贤能力,同时还有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心态,谁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不少。
在这个意义上,先前会不会造车已经不是十分重要的了,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资本也已经不是十分重要的了,因为资本不是最稀缺的,稀缺的是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和聚贤的能力。
这三种素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难。知易行难。而且即使都做到了,要成功,可能还要再加上一点点运气。
我希望《汽车商业评论》构建的媒体、论坛和评奖的立体生态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领导者形成这样的素质,带给大家好的运气,比如说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帮助中国车企通向理想之路。
4、
所以,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非常重要。当然,重要不重要不是我说了算,你们说了算。我希望明年,在座的各位能够继续前来交流探讨,这就算是个春天的约定,如果同意的话,麻烦大家鼓鼓掌。
好的,我们一诺千金,这也是汽车商业评论选择在诺金酒店召开的原因。希望做了这个广告后,明年诺金酒店能够给我们便宜一点。高大上的地方总是太贵,虽然贵的不一定是好的,虽然思考不一定要在华丽的地毯上,但是如果能够在高大上的环境沟通交流,难道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
最后,祝福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祝福我们在座的各位高大上,高兴大干上台阶。
另外,感谢北汽集团、北京汽车、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博泰集团、车易拍、优信二手车、蔚蓝汽车、佛吉亚、本瓴才富对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我们今天的论坛就无法召开。
最后,感谢在座的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同仁和我辛勤劳作的同事们。大家辛苦了,愿大家一天之后,大有收获。
责任编辑:李晓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