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日前央视曝光了苏州市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吉姆西”)骗取补贴的行为后,“骗补”这一本已不算新鲜的话题,又重新迎来了各界关注。
作为消费者,想必没有人愿意看到主要由税收构成的财政补贴,最终落入“骗子”之手;更不愿看到,“骗补”就这么毁了国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所幸,不久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此公开表态,“在局部地区确实存在少部分企业骗补的现象,一共多少辆,我们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核查。但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处置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
“骗补”各显其能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寄托了中国人的蓝天梦,还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振兴梦。
据了解,为了扶持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发上坚持投入,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自2009年开始,我国财政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总额,已超过百亿元。
而在未来,根据“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年产销量要达到500万辆。而相对于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年销售33万辆的数据,500万辆的目标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平均每年需要新增93万辆新能源车销量。
面对这一空前巨大的市场蛋糕,大多数的中国汽车企业都积极行动,希望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一难得的时代机遇。不过,也有一小撮企业动起了骗取财政补贴的歪脑筋。
央视曝光的苏州吉姆西就是其中之一,据悉,这家成立于2013年8月份的企业,在2015年上半年仅生产了25辆电动汽车,但却在年底实现了爆 发性增长,仅12月份就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而最终,经查证,苏州吉姆西是在没有现车的情况下,大量虚报合格证,并获得牌照。再通过与“客户”串 通,相互配合以骗取财政补贴。
“骗补”核查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董扬表示,“关联企业之间,比如说使用车辆的企业、购买车辆的企业和生产销售的企业大部分是有关系的,有的有市场关系,有的有供货关系,互相之间打好招呼,互相之间勾结做虚假的销售,这就是一种骗取国家补助的行为”。
事实上,除了“企业间相互勾结实施骗补”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还使得很多“骗补”招数曝光在了聚光灯下。据整理,广泛流传的包括有:使用低标准 电池、虚报续航里程,以及将虚假售出的电池拆分倒卖等等。而更甚者,则是通过成立汽车租赁公司,再将自家生产出倒手卖给自家的租赁公司,并以此骗取补贴。
部委出售杜绝“骗补”
2015年4月29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关于2016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 通知》,通知明确,2017年-2018年的补贴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年-2020年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单车续航里程必须 达到100km,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方可获得补贴;此外,去年续航里程在100km-150km的车型,国家补贴金额为3.15万元,而到 2016年仅为2.5万元,下降6500元。
“补贴不是目的,而是种手段。不只是新能源汽车,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所有目前正享受补贴的产业,待条件成熟时,最终都必须扔掉补贴这一拐棍,直面 市场 竞争。”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而补贴额度的递减以及技术指标门槛的递增,都是为了净化市场,淘汰那些跟不上队伍的参与者,也 打消一些人企图骗补的幻想”。
去年11月份,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专项核查。
今年2月1日,财政部召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布置视频会议,旨在规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和严肃财经纪律,坚决 打击各类骗补和寻租行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据悉,财政部监督检查局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指出,这次财政部将组织全国35个专员办检查北 京、上海、江苏等25个省市,覆盖2013年-2015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的全部9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延伸部分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企事 业单位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