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11日-13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新常态·2020产业愿景与路线图”为主题,吸引国家部委领导、企业集团高层、权威专家学者等共计700余位国内外汽车行业嘉宾齐聚天津,共同展望汽车产业发展宏伟蓝图。以下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组成员、秘书长钟志华的讲话实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志华
制造业大而不强 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钟志华: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今天要完成这样一个命题作文,感觉压力非常大,大家知道,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国家一个战略,现在在世界上也备受关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所以要在15分钟之内来讲这两个话题,而且要讲他们之间的关联,确实感觉到压力很大,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我就分下面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首先,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这里大家可能都清楚,但是我想还是有必要进行简要的回顾。大家知道,历史证明了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实际上制造业是我们综合国力安全保障,还有建设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的话创新驱动和创新升级也要以制造业作为主战场,那么现在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已经增加值占到全球的20%,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大家看这几条曲线,现在我们国家的总量应该是排在世界第一了,所以应该是第一大的制造大国,但是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个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的依存度比较高,还有关键零部件,技术材料都比较薄弱,有的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我们通常讲的芯片进口量很大,据统计所花的外汇超过了石油。同时,我们制造业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由质量制造造成的损失也是很大的,我们还没有算,因为质量问题造成了竞争力的减弱,造成的损失,同时我们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刻不容缓,我们落后产能过剩,而且这种过剩是不断发生,先进的产能又不足,这样的话导致了我们结构失衡,同时还有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现在我们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还有一个是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的经营能力不足。前面讲的是一些重要的问题,同时我们制造业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刚才讲的除了我们本身的问题以外,我们外部发展的环境也是给我们很大的挑战,第一就是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了极限,以往主要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这个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这些数据大家都清楚,我提一下,不详细讲了。
同时,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要重塑制造业,强化高端优势,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低成本的策略,承接产业转移,抢占中低端,我们面临一个前后夹击双向挤压的研究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做高端的,另外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要做中低端的,所以给我们造成了两头压力,我们原来的劳动力成本,还有这些要素的优势正在逐渐地丧失。从机遇来讲当然也是很大的,全球制造业面临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机遇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技术强国的进程,世界的这种革命和变革,跟我们国家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一种交汇,所以我们有可能抓住这个机遇来实现一个突破,那么这些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大家都熟悉,包括信息技术,绿色制造、新材料,3D打印等等将会催生很多新的制造业的门类和领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不断地融合能够形成新的制造业的业态和模式,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下面看一下,中国制造2025它的内涵是什么?总的来讲我们可以用两组数字来概括它的主要内涵。第一组数字就是一、二、三、四、五,第二组数字就是五、九、十,一、二、三、四、五主要是讲目标、理念或者措施,后面就讲具体实施的一些专项,还有一些集中一些领域。一就是一个目标,就是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二,就是要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的深度融合,一个发展路径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三就是实施三步走的战略,就是以十年为一个阶段,提次推进,现在我们讲的2025从现在起到2025这个作为一个阶段,制造强国是不可能在这个十年之内来完成,因为我们有很多基础的工作需要做,所以还有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一直到2045年我们就能够希望,我们认为也有可能进入真正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这样一个战略步骤。四就是我们定出了四项原则。第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所以我们讲的三个阶段实际上是三十年的跨度。第三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是制作发展,合作共赢。五提出了五条方针,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条创新驱动。推动中国制造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放在首条。第二质量为先。就是要推动中国制造,由低成本进入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第三绿色发展,就是要由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制造转变。这是三条主线。
后面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比如说结构优化,就是说把我们的制造业的结构、内部结构也要进行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讲的曲线,由中间向两端来延伸,还有就是以人为本,这个与创新驱动是关联的,大家有时候也问道,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是什么关系?有的说中国制造2025就是德国工业4.0的中国版,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家知道,德国工业发展经过了1.0,2.0,3.0,现在向4.0迈进,他很多基础工作已经做了,而我们还要补课,比如像我们的质量问题,刚才讲到质量为先,为什么把质量提到这么高的高度,而德国工业4.0并没有特别强调质量的问题,他不是说不重视质量,而是他质量的理念,质量的文化已经融入了他工业的这种骨髓中,这个质量不是问题,他们质量问题在工业2.0的时候就应该解决了,我们现在质量是个很大的问题,也是造成制造不强的一个问题,质量要提升靠什么,我觉得创新和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展开,但是总而言之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肯定跟德国的工业4.0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共同的地方,比如都是国家战略,都是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面临全球的新一轮的竞争等等,所以是有区别,是有共同点。
刚才讲的前面一、二、三、四、五就是这样一些内涵,后面的五、九、十就是具体的工程和行动计划。首先是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级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这五大工程实际上是奠定我们强国的基础工程,尤其是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这是个龙头,与我们的五个方针是相关联的。九大主要任务,强化工业基础,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制造业国际化水平,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型服务业,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然后要围绕这些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的突破发展,这个是九大主要任务,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的突破就又引出了十大重点领域,就是新一代信息产业高倒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装备及技术传播,先进轨道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所以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等等或者我们制造强国在第一阶段,就是要在这十大领域重点去发力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制造业的竞争能力,还要提高它的经济社会效益。所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从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来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他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制造2025将为我国制造业,甚至全球制造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一面旗帜,动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级力量的资源,集中有效地使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来推进我们的制造业,推进我们制造业向又大又强迈进,我们原来讲,制造业由大变强,并不是说在强的过程中忽略大,我们将又大又强,规模要保持增大。另外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朝着一个目标制造强国努力前进,所以这就是简单的讲了一下制造强国的一些重要的背景情况。
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阶段,制造强国的第一个阶段,与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有什么关系?或者怎么样通过中国制造2025来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想现在看一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汽车领域的领导和专家,讲的不一定准确,但是也根据我的体会讲这几点。内涵之一,我想转型升级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刚才冯司长还特别讲到这一点,国家可能后续也会要把这个作为一个重点,自主创新能力,就从市场、销售、服务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深化他的内涵,提升他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我们怎么样来进一步做好创新。
第二个方面,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它要产生实际效果,就要变成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我们今天讲了新常态,怎么在新常态下来打造自主品牌,实现从粗放式的发展转向内涵式的发展,刚才我们会前跟几位汽车业的老总在谈这个事情,他们现在也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创新、品牌、质量和效益,这个实际上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企业要能够从这一点更多的来发力,而且来在全球的竞争的环境下来提升竞争力,同时还有企业的一些转型,这个也是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的。当然,下一个内涵就是经济社会效益,我们讲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就是要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还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能耗要降低,环境要改善,交通事故要减少,对社会的这种伤害要减少,还有我们现在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拥堵问题也要解决,这样的话我们就引出了汽车发展的几化,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等,几化下面有各种技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技术来发展对应的产品,比如说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或者是网联智能汽车,现在大家都讲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实际上可能怎么叫不重要,但是关键是它的内涵,但是我感觉到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个名字也重要,所以到底是智能在线,还是网联在线,这个可以思考,因为今天是论坛嘛,所以我就想也把不同的叫法再提一下,当然这个名词已经讨论的很多了,有一个词就是智能网联汽车,也可以在斟酌,到底发展中该怎么叫。
刚才讲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他与中国制造2025有什么关联?实际上我们把前面讲的中国制造2025的一些要做的事情,跟我们汽车转型升级要做的一对照就不难发现,中国制造2025对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实际上汽车制造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的内涵,至少我认为,没有汽车的强大就谈不上制造强国,但同时没有制造业的基础,我们也很难变成汽车强国,或者就汽车转型升级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他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把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变成一个板块的话,我想汽车的强大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孤岛,他一定需要很多关联的产业来支撑,所以我们做汽车的经常遇到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说汽车好像怎么怎么样,把我们跟航天、高铁,甚至其他的来比,但实际上汽车确实跟航天和高铁是不一样的,他从消费者的对象从他产业链从业态以及定位来讲不一样,但是我们又需要克服各方面的问题,包括体制机制的问题,包括技术比较薄弱的问题,包括面对国际竞争压力的问题,还有我们的学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等等。如果有中国制造2025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战略来支撑的话,我们就有可能更容易来突破我们汽车产业,汽车技术发展的瓶颈,然后形成一个我们汽车升级转型一个更快的步伐,更快的一个发展态势。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下比较,前面实际上我们把这两难,汽车两个字可以换成“制造”,这两难完全是可以互换的,我们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就要面临产业集中度,创新能力,品牌实力,产业控制力,效益、能耗、排放、制造与服务水平,市场特点等等。这个是普遍的问题,所以他也是汽车制造业的问题,当然也还有一些特殊的,刚才讲的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也还有特殊的问题,那么就是对汽车来讲,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我们刚才讲的十三五行动,就有像绿色、信息、智能这一块都在中国制造2025里面有,所以它自然也会对我们汽车的转型升级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的战略,我想我们汽车的升级转型如果说我们要向汽车强国转型的话,我想基本上应该与这个也是同步的,当然什么叫汽车强国,这个定义可能就不一定是那么100%的有一个严格的时间划分,但是与我们汽车强国,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应该是基本同步的,因为有一些基础的东西,不可能由汽车领域单独来做,像我们经常讲的,像轴承,密封件,还有一些电子信息的一些关键零部件。
另外,我们讲的五大工程都与汽车有密切的关系,大家一看就知道,我就不详细讲解了。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十大重点领域里面就包含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是作为一个专题,现在我们工信部也正在抓紧做这个专题,其他专题都是工信部牵头在做,同时另外的几大领域也与汽车转型升级密切相关,比如说新一代信息产业,这个就与我们汽车的信息化、智能化密切相关,高等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将与汽车的智能化制造有关,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对我们汽车的贡献技术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我们的电动汽车的电控,就有可能得益于我们轨道交通的发展,还有一些材料方面和制造方面的,另外电力装备,在我们新能源车的发展可能是会有帮助的,电力这一块。新材料就不用说了,我们汽车轻量化,还有汽车的电池、电机一些关键零部件都依赖于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突破,所以他应该说是密切相关的。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加快发展自主品牌为主线,智能化联网化为突破口
基于上述的这样一些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汽车转型升级从产品来讲,我们可以有三个突破口,一个就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网联智能汽车,或者叫智能网联汽车,这三大类型实际上我们处在三个不同的阶段,节能汽车相对来讲技术比较好,量大、面广,但是面对竞争压力很大,后面新能源汽车我们有一定的规模,应该说也是处在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前期。智能汽车,现在我们讲的网联智能汽车是讲的更高级的就是无人驾驶这一块,我们现在有一个所谓全系交通的概念,就是智能网联这个概念要搞清楚,他终极的内涵是什么,因为现在我们的汽车有一点智能也有一点网联,但是现在我们这里讲的智能网联还不是当前的这种内涵,也可以说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网联还不能叫汽车领域的网联,应该是信息的应用,比如说导航,你放在汽车上也是导航,你自己人拿着也是导航,放在自行车上也是导航,所以它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网联汽车的真正的内涵,真正内涵比如说车与车相连,车与我们的云中心相连,来实现交通的智能引导、控制,这里面是有很大的空间,所以现在关于智能和网联的内涵也是需要进一步来确定,更好地来讨论我们的发展战略,所以为什么名字一方面不重要,另一方面也重要,就在于要定义它的内涵,如果定义清楚了,名字就不重要,如果没定义清楚,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形成一些误导或者误会。
总而言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要以加快发展自主品牌为主线,以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突破口,我这里用的次序,一个是与我们现代汽车产业的程度有关系,同时也与我们达到极限的这种时间,距离也有关系这样一个排序,这是我个人的认识,通过这样一些突破口来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中国品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技术转型升级,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