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冯飞:互联网企业造车最核心是保安全底线

2015-09-14 14:47:24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新浪汽车讯 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11日-13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新常态·2020产业愿景与路线图”为主题,吸引国家部委领导、企业集团高层、权威专家学者等共计700余位国内外...

新浪汽车讯 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11日-13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新常态·2020产业愿景与路线图”为主题,吸引国家部委领导、企业集团高层、权威专家学者等共计700余位国内外汽车行业嘉宾齐聚天津,共同展望汽车产业发展宏伟蓝图。以下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 冯飞的讲话实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 冯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 冯飞

冯飞:谢谢,我非常喜欢今天下午这个环节。头脑风暴同时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不太喜欢念稿子,智能汽车,咱们在座很多都是专家了,包括台上的很多都是非常有深刻理解,我今天的讲话不代表部里面,完全是我个人的意见。

智能汽车概念实际很简单,自动驾驶最高形态,我记得在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去看了一个通用馆搞的一个车联网,那个就比较直观的感受到什么叫车联网,到后来又网联车,车联网的概念可能更多落地在网上,网联车更多是落脚在车上,现在美国人讲一个概念叫互联,自动汽车,实际核心还是一个替代人的自动驾驶的概念。实现智能汽车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看了很多资料,估计可能是在未来十年,也就是说到2025年自动佳士得智能汽车,才会真正投放到市场,实现你想想中的智能汽车所实现的功能。但是智能这个概念可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开始智能化程度低一点、傻一点,到后来的高低形态是更智能,所以我了解美国政府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就是针对车而言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使得这个车它的功能的扩展,比如说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一些娱乐的功能、服务的功能扩展,第二个阶段是一个辅助驾驶的概念,比如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做自动驾驶,因此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考虑我们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东西,我可能时间花了长一点,就简单谈我个人的体会。

但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我们讨论的智能汽车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的,所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德国的语境叫“工业4.0”,中国的语境叫做“两化深度融合”美国人可能更多谈“工业互联网”,实际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讨论智能汽车它的概念,对行业的影响,恐怕就不仅仅是一个智能汽车产品的概念。

主持人(赵福全):三崎先生说他并不回避合作,但是有很多东西还是自己做,一方面是经验,技术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自己也要控制技术,但是也跟IT的企业也是在竞争,他认为和你们是在竞争,但他认为是健康的竞争,并不是颠覆谁的竞争,颠覆这部分就是我演绎的了。讨论了这么多,冯司长,您看,实际大家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日产以自己为主,也有适当和IT公司合作,已经很清楚有量产的规划,我们国内现在是IT行业的人挖了很多汽车行业的人,甚至为了把我们颠覆,造不出来,冯司长,从您看产业这么多年,现在制定产业,我们智能汽车真正走出这一步去,产业之间怎么才能够像三崎先生讲的合作发展?

冯飞:刚才的讨论,我发现主持人是故意挑拨,嘉宾不同的观点,实际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在分歧中找共识,在发散中凝聚、聚焦,刚才很多讨论,还是接着刚才的话题来讲。我们看智能汽车在大的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来看,整个汽车行业,它的智能化是生产制造的过程,智能化和产品智能化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现在讲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讲代表性的行业就是汽车,最具代表性,它为什么在生产制造这个环节,互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非常之重要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仍然是汽车,为什么?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汽车产品太复杂,我掌握的情况是3万多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可能高级的汽车会更多,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产业链条非常之多。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产品当中,信息技术融进去,对整个系统效率的提高恐怕是一个实质性,为什么讲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非常之重要,再把信息网络技术加入到产品当中,使产品能够智能,这同样是对消费者,对消费者与生产者这之间的关系,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也恰恰是智能汽车这个产品智能化它非常魅力的所在。

所以我想,徐总讲的你不同意自动驾驶作为一个目标,我某种程度上赞同,你比如讲IBM当时提出来搞一个智慧地球,他用的词用的是更加智慧比较式,但是你必须还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目标去做,比如说简单空调智能化能作为一个发展的目标吗?不能,你用非常理想化的智能产品作为理想目标,恐怕也不可能,所以全球把智能、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可能是更加智能的自动驾驶,比你差得驾驶员,驾驶行为非常差的人,不知道智能、智慧了多少。所以我在比较几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前两次其实都是解放人的体力,但这一次互联网的应用解放的是智力,是脑力,所以我觉得你讲无限的想象,这是没问题,但是我们需要聚焦阶段性目标。因为你聚焦了阶段性目标,你才能够怎么样企业去考虑、政府去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讲,我要不把自动驾驶作为一个目标的话,饶总讲的互联和开放非常之重要,那么互联和开放又有别的选择,比如一个企业我自己的车互联了,你很难说对其他企业开放,但是你要做自动驾驶的话,恐怕仅仅是企业之间的互联,将来是做不到的,这是我们需要观察的,这样一个问题。

我非常赞同饶总您讲的互联和开放是非常重要的,是智能汽车非常重要的,怎么实现智能化,最核心的是要做足大数据这篇文章,大家知道汽车本来就是一个,很多人都讲是一个移动的计算机,有些高端的汽车,价值量的70%是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它本来就是一个产生数量的源,但是怎么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大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才能够变成知识,知识再经过建模、计算等等一系列,才能变成智慧的控制,它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联网和开放数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这一步是要走的。走这一步又有一个问题,怎么样去开放,怎么样去联网,你说谁来扮演主角,我想最重要的还是看行业的特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颠覆性创新频繁出现的时代,当前。我们在看历史上颠覆性创新的时候,确实你会发现很多新进入者,颠覆了原来的企业,你比如最简单的数码相机,尽管它的发明人就是柯达自身,但是柯达被颠覆了。但是对于汽车而言,它产品的规律是什么,最核心的我认为是保安全底线,包安全底线,互联也好,将来自动驾驶也好,怎么样去保这个安全底线?自动驾驶实际大量的是计算,要云计算,要靠网络的。这里边就有一个问题,将来自动驾驶产品是以车为主,扮主要的角色,计算功能是在车上,还是在云端上,这是最核心的。如果我们要保安全的底线,恐怕大量的智能,计算功能以车为主,当然这个可以讨论,恐怕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那么以车为基础的计算功能,再加上联网,加上云计算,作为辅助,这样才能够实现起来,这是这个产业,可能是一个规律,你得看它的规律何在,所以以车为主,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进入造车,还是车企搞智能汽车,都离不开车。

你去观察,现在全球确实是有很多互联网企业进入到造车,比如像苹果,像谷歌都在做,国内也有互联网企业进入。但同时也有汽车企业在做智能网联汽车,但是不管怎么样一个方式,都离不开以车为主体的控制功能,这个是最需要保的底线,是安全。

主持人(赵福全):我们得给点掌声,冯司长已经说了,以车作为底线,保安全。

冯飞:保安全这个底线,所以这里面组织方式,你无论是将来互联还是协同的,还是以造车企业为主,什么样的方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保安全,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政府要做一个什么事呢?我想政府要做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搭一个平台,这个最重要的平台是一个通信协议的平台,全球都在搞。你比如说有谷歌的,是基于安卓的,有苹果的是基于IOS,中国现在都讲了1.6亿的汽车的保有量,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平台,一个协议,我想这是非常之重要。

主持人(赵福全):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冯司长智能汽车发展已经是山雨欲来,而且大家也都准备好了,汽车产业本身应该做,互联网企业也要做,这过程当中,国家有国家的分工,产业做产业的事,但是我们做了太多的企业要做的事,零部件企业,互联网企业,您觉得到底在中国发展智能汽车的紧迫性有多么紧迫,这是第一。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您月的国家、产业期之间怎么进行有效的分工,才能回答完成你所谓的紧迫的任务?

冯飞:紧迫性现在全球恐怕大的汽车企业都在做,智能汽车,国际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在做。恐怕已经是看得见全球未来竞争的一个制高点,恐怕我们别无选择吧,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别无选择,当市场全是智能产品充斥的时候,恐怕我们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就跟不长潮流了,紧迫性不言而喻。从政府要来做的,我一直想主张这么一个东西,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智能汽车的行业是非常多的,突破了现有的汽车的边界,和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和芯片企业,关联度非常大,所以怎么样把相关不同的企业能够有一种有效的组织化方式,大家共同朝着一个目标来努力,我觉得对我们国内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我一直琢磨能不能有一个联盟的形式,把各个行业的一些优势的资源组织起来,共同做这一件事情,这是第一个从组织方式上来讲,创新恐怕要有提高它的组织化程度。

第二刚才我已经讲了,在这个全球的竞争当中,标准恐怕是一个竞争的制高点,具体的形式,比如美国机翼在搭互联网的标准,是基于,咱们不太熟悉,汽车刚才讲,苹果在做、谷歌在做,其实现在有一个趋势,标准通吃的趋势,一旦标准被市场所接受,恐怕所有的企业都要往标准上来靠,就形成一个赢者通吃的局面,现在恰恰标准,各国家都在开发当中,企业都在想主导这个标准过程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制高点我们怎么去做好,这恐怕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当然刚才还涉及到很多具体的一些技术,但对于政府来讲,可能是具体技术,政府是保持中信化,技术政策应该是目标导向,而不是具体技术的导向,所谓目标就是你怎么实现,比如安全性的问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只要实现了这个目标,就是一个还可以接受的,或者说是好的技术。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政府还需要再识别出来哪些最核心的共性技术,能不能通过适当的组织方式,来把这些核心的共性技术,大家来攻克,恐怕是这样一些问题。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