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11日-13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新常态·2020产业愿景与路线图”为主题,吸引国家部委领导、企业集团高层、权威专家学者等共计700余位国内外汽车行业嘉宾齐聚天津,共同展望汽车产业发展宏伟蓝图。以下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的讲话实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瞿国春
根据本次会议的主题,新常态2020产业愿景和路线图,下面我想就新常态下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和政策导向谈几个看法,与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当前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汽车产业进入近十年的快速增长期,平均年增速24.3%,体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
第二,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绩,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政策开发、平台设计、试验验证、尾气控制、电子系统开发等领域均取得长足进展。
第三,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4年,行业平均燃油消耗量实际值为7.22升/百公里,预计今年能够达到6.9升/百公里的规划目标。新车排放控制方面实施了国四的排放标准,也发布了国五的标准。
第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加快,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由过去2011年的0.033%跃升到今年上半年的0.614%,这个势头应该是很好的。今年1到8月份按我们新能源汽车合格证的统计已经到了12.35万辆。
第五,自主品牌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培育了一批在细分市场领域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本土品牌。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结束了持续十年的高速增长,到2014年产销量达到2372万辆和2349万辆,同比仅增长7.3%和6.9%,增速明显放缓。今年增速还在进一步的放缓,根据中汽协最新的统计数据,1到8月份刚才前面的同志也讲过,实际上汽车产销量仅仅是略低于去年的同期水平。
新常态是金融危机以后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准确概括,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我们认为汽车产业也有类似的特征。进入新常态,突出表现为产业增速由高速转为中低速增长,产业结构朝着更加频繁、产业发展依靠更多创新驱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更加突出等等。
新常态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于汽车产业发生的重大变化,在当前整个世界信息革命的大浪潮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汽车产业的影响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重要部署将逐项予以落实。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保问题以及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导致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理解应该是表现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也蕴含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环境改善的重要机遇。市场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一方面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行业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在座各位企业家可能都感受到,据了解今年以来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形势确实不如以前了,我想这种形势可能在后面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进一步加剧。我国部分企业可能会面临生产经营的困难,但是我们也认为行业企业对企业带来了兼并重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带来了一个机遇,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第二,全球开始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同时也为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材料技术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企业积极进入汽车行业,无人驾驶技术正在重塑汽车新形态。
先进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在汽车产业的应用越来越快,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的核心是新能源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汽车制造业的融合,而我国在新能源和互联网方面拥有起步早、机会多、发展快、差距小的优势,为我国汽车产业利用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
第三,节能环保形势日趋严峻。国家不断加严标准法规、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为汽车产业由低碳、绿色转型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我国要完成2020年单位GDP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国际承诺的低碳目标,并且要为完成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出的我国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在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的中长期低碳发展目标奠定基础。这些目标,都对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此,汽车产业在不断加严节能环保标准法规,比如我们四阶段公布的2020年油耗标准应该是5.0升/百公里,我们预计到2025年乘用车平均油耗还要继续下降,到4升/百公里左右。我们五阶段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也可能会在全国提前实施。但是,随着节能环保法规的不断加严,为我国汽车产业向低碳化绿色转型带来的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里就体现在了黄标车和老旧汽车淘汰更新不断加快,汽车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将逐步建立、绿色制造水平也将逐步的提升。
第四,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虽然加剧国内市场竞争,但也有利于本土企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升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对外开放作为经济长期发展的新动力,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营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应该说,对外开放也还有利于我们国内汽车企业利用研发、技术、人才、市场、配套等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竞争力。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企业技术品牌和经营管理的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相信随着我国积极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和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步伐将逐步加快,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布局,更加高效的进行市场资源的配置,加快融入全球汽车产业分工体系。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法治社会,将有利于优化汽车行业管理体制和营造更加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我们要加快对市场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加快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汽车行业也要转变发展方式,为建设汽车强国做出不懈努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行政机关“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规定不可为”,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等等,我认为这必将促进汽车行业法治化管理体系和行业管理效率的大幅提高,不断放宽行业审批的同时,政府会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安全方面的事中、事后监管。
总结起来,汽车产业转型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变化之中,既有挑战也蕴含着机遇,我想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适应新常态,抓住机遇,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实现行业法治化管理等方面实现一些突破。
关于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形势和今后如何发展,后面我想我们各位专家和企业家有精彩的演讲,我在这里不敢班门弄斧。
下面我仅就加强汽车行业管理国家层面的导向谈谈个人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汽车产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性产业,而且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初步掌握关键技术,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集团和众多汽车专业人才,同时拥有庞大的汽车市场,因此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建设我们的汽车强国,为更好应对发展形势的变化,把握机遇,我们必须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重要部署,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管理制度改革,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把推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作为未来若干年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
具体说,一方面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原则,认真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全面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汽车实现节能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在行业管理上推进简政放权,优化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制度,各部门按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的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符合国际通行惯例的行业监管体系。
归结起来我理解有五个导向。第一个导向是创新导向,我们要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基本手段,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完善以市场化为基础、政、产、学、研相结合,注重整合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运作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建立产业的共性技术平台,依托和整合现有的行业资源,推动建立汽车产业自创新中心,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支持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突破关键零部件壁垒,建立零部件公共研发和产业化的平台。
当然,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行业企业抢抓机遇,占领未来汽车发展的制高点,在抓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提前布局智能制造,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体系建设,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和示范运行,加快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升汽车制造的数字化、服务化、协同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动和培育汽车新业态和跨界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个导向是法治化导向,要推动法治化管理,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要积极推动制定《车辆生产管理条例》,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和技术法规的体系,建立长期有效的汽车行业法治化管理,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制定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企业和产品准入。
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我们各地方政府也应该按照中央的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环境。因为我们发现,特别是在节能与新能源的推广过程中,地方保护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导致我们的优势企业不能很好的突出出来,这应该来说不利于我们的企业做强做大,到世界范围内去竞争。
第三个导向是减负的导向,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要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确定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的原则,改革汽车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二是要建立统一高效的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制度,推进现有产品准入管理的整合,推动完善汽车产品同一形式判定办法,减少不必要的检测项目,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汽车生产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健全企业退出机制。这一点,我想这是我们部的主要职责,我们在后续工作中还要按照中央的统一规定,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会尽量按照这个方向去走。
第四个导向是节能导向,要加强标准法规的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全面推动节能减排,要积极落实第四阶段乘用车燃油消耗量标准,抓紧制定出台基于汽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交易和奖惩办法,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生产,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适应我国道路行驶特点的中国工况,实施启动乘用车燃油消耗量五型标准,重型商用车第三阶段标准等重大标准的修订工作。
第五是走出去导向,要引导产业国际化发展,支持行业企业利用国际资源提高竞争力,要积极适应国家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利用国家间有关产能合作专项基金,例如中国拉美合作支持合作项目,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标准政策技术方面的合作交流,特别是我们将牵头进一步做好国际标准法规的协调,为企业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以上是我们的一点初步想法,下一步我们还将与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加强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汽车市场环境建设,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