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11日-13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新常态·2020产业愿景与路线图”为主题,吸引国家部委领导、企业集团高层、权威专家学者等共计700余位国内外汽车行业嘉宾齐聚天津,共同展望汽车产业发展宏伟蓝图。以下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的讲话实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 卢卫生
卢卫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发展任务非常繁重,“十三五”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产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借此机会,我想就汽车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思考和认识。
汽车产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功应对了WTO和世界金融危机等挑战,也是形成了布局合理、较为完整的技术工业体系,产销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2004年产销规模超过2300万辆,今年1至8月份超过1500万辆,产销规模已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
自主品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了一批国产自主品牌企业。今年1至8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1%,自主品牌商用车始终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国产汽车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逐步加速,乘用车行业原油消耗量下降到2014年每百公里7.2升。今年1至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1.8万辆和1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7倍。今年,我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地位早已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也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展望未来,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是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当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形势下,我国产业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差距明显。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足,主要自主品牌企业在动力系统、电子控制及整车设计等核心技术发展方面与跨国公司仍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汽车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低,整车结构线产能过剩等现象明显,自主品牌企业的重要实践还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市场的竞争,海外市场份额偏低,乘用车关键零部件等产品和技术对外资依赖度高。
市场机制和法制化管理体系不完善,创新体系不健全,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不够协调,未能形成有利于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此外汽车产业发展还长期面临多种因素的挑战:
一是汽车普及带来的外部性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汽车普及带来的能源、环境、交通等社会问题愈发突出,一是石油消费高起,影响能源安全,2014年我国进口依存度高达59.6%。
二是环境容量已趋于极限,近年来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高度集中,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下滑,北上广等大城市机动车PM2.5排放均超过20%。
三是城市交通拥堵加剧,停车难已成为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向中小城市继续扩散的趋势,近年来已有多个城市出台了限购、限行等措施。
二、经济下行汽车市场增长趋缓
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63亿辆,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汽车已由2000年-2010年间的24%下降到2010年-2014年的7%左右,今年1至8月份累计销量为零增长,未来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三、汽车技术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加快
一是未来汽车产品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明显;二是汽车生产方式将向大规模电子化生产转型,并呈现出服务化、专业化等特征。
四、发达国家继续强化技术产业优势,核心竞争加剧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均将汽车产业作为重要载体,纷纷制定并实施了针对汽车产业或以汽车产业为重点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如欧盟等多国电动车汽车发展计划和工业4.0计划等等,发达国家一度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强大的创新能力、快速的应对策略,通过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巩固其竞争优势。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思考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做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总体来说,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重大战略机遇期,是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产业,因此,有必要制定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战略目标和任务,通过改革和创新通过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一)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汽车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主要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经验和战略,准确把握汽车发展趋势,提出2016-203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改革任务及政策取向。
(二)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应当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金融市场化、法治化体系为核心,要用改革的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完善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制度创新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要尽快构建汽车行业法治化智能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向法治化、市场机制转变,要推进税制改革,建立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应当明确若干重大战略取向。
一是创新战略。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和制度,建立法治化管理体系,改革体制机制,培育做强自主品牌,加强技术、管理、生产方式及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国际化战略。增强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和海外发展能力,实施国际并购重组,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和技术合作。
三是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市场培育、扩大产业规模、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体系。
四是产业协同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调整推动材料、装备、能源、销售、服务等上下游相关产业与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加快与互联网等信息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汽车带动作用。
五是汽车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人、车、道路、能源、环境等协同发展的汽车社会,是实现汽车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应当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优化汽车产业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市场体系,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强化汽车节能减排,推进互联网的应用,加速新能源汽车及关键技术产业化,促进生产型服务业、相关产业同步发展,增强企业经营能力和人才资源保障,实现汽车产业与城市交通、环境和能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既是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我相信,在政府、汽车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我国汽车产业将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