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出租车行业改革方案已经完成初稿。这一次改革的推动力不是来自内部,而是兴起的专车。外部的冲击带来的是整个行业的危机,而非某个群体的内部骚动。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专车模式已经获得了交通部门的认可,但当前大量私家车进入专车市场的运营方式触碰了政府的底线,未来政府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为专车市场建立准入和规则体系。专车、出租车、租赁车等多种用车方式差异化经营的局面将逐步形成。
大城市打车难、出租车司机要求降低份子钱等问题近年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出租车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范畴,数量的控制与经营权的垄断让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因此此次的改革让外界充满期待。
在业内人士看来,出租车行业有着严格的准入门槛,对司机的高要求、严约束,与专车服务毫无门槛可言的“群众战争”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专车的立规矩,和对出租车的“松绑”改革,都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无论是管理主导的出租车行业,还是市场推动的专车,在规范管理方面,主导者都是政府。政府如何协调两者的利益,如何让专车、出租车、租赁车形成良性互补关系,构建城市安全便捷的交通出行体系,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专车模式获政府认可
5月21日,在交通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交通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表示,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小组已经拿出出租车行业改革初稿,正征求 各方意见,抓紧修改。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也特别提出,今年将要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王水平表示,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将坚持属地原则、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出租车服务、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出租车运力规模管理、经营权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等方面,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同时,鼓励新兴业态在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当前,由互联网打车软件引发的出租车市场矛盾正在不断激化,互联网专车能否“转正”成为这次改革最大的焦点。
据接近交通部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专车是交通市场细分中的一种组织方式,在国外也有很多类似的约租车形式,专车的出现是适应市场需求的表现, 但现在我国许多城市专车的组织形式都是违法的,这种“互联网公司 私家车”的运营方式是绝对不允许的。未来,政府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来建设和规范专车市场。
“专车的出现是在倒逼出租行业改革,新的市场环境要求我们管理者对市场反应也要非常敏锐。大家心理都明白,现在的出租车模式老百姓肯定是不满意的,交通主管部门需要反思,为什么人家互联网公司能做出让老百姓满意的服务。”
而一些“等不及”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迈出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步伐。5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已经与滴滴、快的联合成立专 门工作组,预计一至两个月内拿出上海约租车试点方案,同时“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将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据上海交通委介绍,该平台上线初期仍将 重点聚焦普通出租车的管理,在后期则会涉足专车市场,并开发专车身份识别功能。
上海市交委主任孙建平表示,目前上海交通主管部门已与滴滴方面达成共识,约租车业务经营企业、营运车辆和驾驶人均需具备一定资质条件,同时也将 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滴滴打车CEO、创始人程维同样表示,约租车行业不能野蛮生长、故步自封,尤其是私家车大规模进入专车市场的情况,是不符合目前国情 的。
5月7日,浙江省义乌市出台了《出租汽车改革运行方案》,提出“放开出租汽车数量管控,鼓励‘专车’等多种经营模式,对出租汽车数量实行市场化配置”,被认为是真正的“破冰之举”。
不过,对于这种完全放开的举措,被业内认为难以被大规模复制和借鉴,原因就是大中小城市的差异大,小城市放开经营权不会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产生大的影响,但大中型城市,对运营车辆管制与调节也关联着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
多种用车方式差异化经营
“在国外许多地方,正规出租车、专车(或称约租车)、汽车租赁公司租赁车辆,这三种用车模式是共存的,三者各有各的活动范围和服务层次,实施差异化经营,都有法律约束,未来我们也要建设这样的市场。”上述接近交通部的人士透露。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也表示,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约租车公司,政府对约租车公司的服务进行规范,设定严格的服务标准和准入条件。“各个城市的约租车和出租车的比例要因地而异,但以国外经验来看,大城市约租车比例要高于出租车,因为前者的运行效率更高。”
不少乘客担忧,一旦专车和现在出租车一样,成为政府主导和管理的行业,将会出现类似出租车的种种弊端,如拒载、挑活儿、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没有了资本雄厚的互联网公司的支持,专车在给司机和乘客的补贴上也会大大缩水。
对此,王丽梅表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无论什么公司,都应该遵纪守法,都应该在政府的监管之下运营,现在缺乏监管的专车软件平台大量引入私家 车挂靠,从短期来看,可能给乘客带来一定方便,但事实上后患无穷。“正规出租车都有监控系统和警报系统,可以随时查找出租车位置,这些条件是私家车不可能 具备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表示,现在出租车和专车之间之所以出现许多矛盾,原因之一是专车和出租车现在处于不平等竞争的状态,出租车 行业有严格的公司注册制度、经营牌照、上岗证,司机要缴纳份子钱、所得税等,且要遵守许多营运规则,专车则基本上不受任何监管,两者面对的是不公平的市 场。未来,专车的发展要想进入正轨,就必须设立准入门槛和监督制度。
在政府监管之下,专车的数量能否由市场自由配置也是民众关注的重点。对此,上述接近交通部的人士表示,无论是专车还是出租车,都不是越多越好,交通方式的发展除了要考虑民众需求外,还必须要考虑大气治理和交通拥堵问题,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车太多了,必须进行控制。
据了解,由于受到专车的冲击,部分出租车司机已经改做专车司机,“自由、赚钱”的吸引力非常大,专车大有一举颠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架势。但对于 专车形式是否会完全取代现有的出租车运营模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判断还为时尚早,因为现在专车司机获得收入有一部分是来自打车公司的补贴,当补贴消 失,竞争更为激烈的时候,市场也会回归冷静,司机也会进行选择,“这也是管理方青睐的多层次、差异化经营局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