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丽敏
“弯道超车”是近期新能源火热起来之后又被重新提起来的一个概念。
很多人认为,在电动车时代,我们有望能够走在前面,至少和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如果把这些核心技术一一解剖,你会悲哀地发现,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我们也不掌握。
电动车的核心是什么?当然是电池。在电池方面,跨国巨头已经纷纷开始在中国布局。
近日,韩国LG化学株式会社在南京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正式签约入驻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计2016年建成达产,满产后将容纳7栋动力电池工厂。
目前松下、LG化学、AESC、三星四大企业的出货量已是世界前列。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韩国LG化学和三星企业陆续在中国市场建厂,以扩充其产能,抢占动力电池市场,而日本企业松下和AESC也有意要进军中国。
在动力电池方面,我国的企业并不占优势,即便是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业内人士表示:“电池不同的方向就像是不同的配方,现在还很难判断孰优孰劣。”但是,从目前的合作来看,主流的跨国车企大多选择了这几家企业进行合作,按照一般的商业逻辑,只有更大规模的生产制造才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也才更有市场竞争力。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电池企业仍然有待发展。
如果进一步分析,电池的核心是什么?可能很多人就不清楚了,一位从业人士表示,电池分为4个部分,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其中隔膜和负极是比较核心的方面,而隔膜更是关键。
有心的人士可以查询一下,在电池隔膜尤其是动力电池隔膜领域,是谁在占据优势。根据资料显示,这方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是一家美国公司。以上几家电池企业以及中国的比亚迪都是它的客户。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更是差距明显。
虽然我们都得承认,现在是地球村的时代,产业发展也要有全球的视野,但就像是自主品牌在合资挤压之下难以生存一样,如果核心技术我们不掌握,那么很难说实现弯道超越。
近期,业内开始反思“要不要继续合资”的问题,在新能源领域则要尽力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仅凭这一点便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实质性能力(在这方面,高铁技术的引进和谈判便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
因此,在新能源时代即将启动的时候,千万不能盲目乐观,而是要认清现实的差距,通过市场优势得以补齐。当然,要想真正实现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否则,企业层面难以获得根本性的突破。
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即:做强汽车业,绝不是一人一时之力,需要国家和行业的真正重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