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场改革究竟如何全面铺开?结合部分地区车改后出现的新情况,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未来展开的公车改革纷纷建言。
公车补贴:创新还是“创薪”?
车改后,一般会发放补贴。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地区的补贴标准采取按职务高低来划分。江西新余市纪委常委、市车改办副主任胡永良介绍,个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从正县、调研员、副县到科员和办事员共分为9档,每人每月2500元至300元不等。沈阳市车改工作负责人透露,该市各区车改补贴数额不一,有的区补贴标准最高一档在2000元以上,各区根据财力及区内地域情况确定车补数额。
一些代表委员追问:假设一个月22个工作日,2000多元补贴相当于每天100元,难道公务员需要整天在外面跑?
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认为,取消公车发放车补,无疑是一大创新,但由于尚未出台全国性车补标准,各地自行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与公交车、出租车等价格相比,每月两三千元的车补显得过高,难免被质疑为“创薪”。但如果标准过低,也可能削弱公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说,公车货币化改革需要一个规范和相对统一的车补标准,这个标准应经过调查测算、严格论证,并应报请人大审核批准,最终确定。
公车拍卖:如何防止“假拍”?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累计举行机动车专场拍卖12032场,成交59.5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2.3%,创国内机动车拍卖业务新高。业内人士预测,“史上最严车改”加快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的车辆被委托拍卖。
有代表委员认为,如果此类拍卖不够公开透明,出现“暗箱”操作,或将导致国有资产贱卖流失。
此前在公车拍卖中,各地都在探索拍卖形式,合理安排拍卖批次,采取网络等公开拍卖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1月27日,沈阳市大东区公开采取网上竞拍的方式拍卖首批121辆公车,最终除一辆报价最高的公车流拍外,其余车辆全部拍出,成交总金额334.3万元,比拍卖的底价总金额增值103.2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李霞认为,网上竞价的最大好处是无需到现场举牌,适合批量拍卖,能吸引全国各地更多人参与竞买,竞争充分,有利于拍出合理价格。现场拍卖容易出现围标、霸市等弊端,导致车辆低价贱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全国政协委员杨健说,政府公车今后几年将大规模进入市场,拍卖行业急需设立一套完备的公务车拍卖流程。
公车司机:干点啥活?
随着公车改革的逐步推进,公车司机的安置问题亦成为一大难点。
大量的公车司机何去何从,也曾令率先推行公务车制度改革的安徽省铜陵市头痛。但经过研究,铜陵的做法是不在编人员直接辞退,在编的司机随着机构改革推进,实现转岗分流来解决。也有的地方仍保留或重新组建一支车队。
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认为,专门由政府成立统一车队的做法,如果在十年前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现在没有必要再走这一步。“这种方式社会上的出租车公司完全可以承担,没有必要政府再来办,再多成立一个机构,还是要养一批专门的司机。”
侯淅珉建议,公车改革应尽快形成相对统一的制度和模式,尽快在全国推开。“各地已有成功或失败的例子,看准了必须要改的,就一步推开。”(采写记者:徐海波、王圣志、许晓青、叶前、刘美子、王炳坤)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