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2013年度第四批13个车型(4个A类乘用车、2个B类乘用车和7个SUV)的评价结果,其中11款车型获得了5星成绩,而另外两款车型也获得了4星的成绩。
“C-NCAP规则的出台,目的是推动业界安全技术水准的提升,特别是自主品牌。”中汽研主任赵航表示,自2006年国产乘用车实施碰撞安全评价以来,累计评价车型已达近200个,有力地提升了国产乘用车的安全水平。
赵航认为,从第四批评价结果来看总体表现很好,大多数车型达到5星级水平。一方面,为了适应新的评价规则,许多车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升级,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车辆的安全配置越来越多,更多的车型在设计上考虑了各种安全配置的增加,例如驾驶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和ISOFIX固定装置配置率已基本达到100%,副驾驶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也有了很高的配置比例,并且已有车型将ESC系统作为全系车型的标配。
据悉,C-NCAP已经走过八年的历程,从2006年一年测试碰撞12辆车,到2013年一年测试碰撞38辆车,其社会影响力、企业关注度明显提高。
NCAP是英文New Car AssessmentProgram的缩写,即新车碰撞测试,其最早在美国开展并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运行多年。由于这样的测试公开、严格、客观,为消费者所关心,也成为汽车企业产品开发的重要规范,对提高汽车安全性能作用显著。
中汽研在研究和分析国外权威NCAP新车评价规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则,这是中国人自己制定的碰撞评价规则。经过八年发展,C-NCAP有力促进了国产乘用车安全水平提升。2006年的C-NCAP结果显示,自主品牌轿车许多车型仅获两星级,但自主品牌汽车近几年在被动安全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国产车的安全性在“碰撞”中不断提升。
据介绍,现在很多汽车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就参考C-NCAP的碰撞标准进行试验,提高了产品的整体安全系数。一些只在高端车型中才出现的安全装置:油门踏板安全辅助系统、盲区消除技术、车间通信技术、夜视辅助系统、“主动头枕”安全装置、主动防撞技术即侧面碰撞预防与追尾碰撞预防、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及车距控制辅助系统,逐渐在中低端车型中出现。
此外,中汽研还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了《车用儿童约束系统评价规则》方案介绍和交流会。该规则经过近三年的交流、研究和试验,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拟于今年6月1日后正式实施。《车用儿童约束系统评价规则》在2010年被正式写入C-NCAP评价和考核评价标准,这说明强调儿童乘车安全,已逐渐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