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与环保部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之后,治污措施频繁出台。有媒体更是爆出,10月8日,山东省已经确定了12项重点措施防治大气污染,其中济南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被正式提上日程。
无独有偶,10月15日,南京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及《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年)》,也传出了机动车限购的消息。
■限购又要来了?
“限购又要来了”的声音在今年尤其多,而位于污染重地的京津冀各城市成为限购声音的集中地。
6月份便传言限购的石家庄已在当地引起广泛讨论,甚至有消费者提前买车或者购置第二辆车以防限购或者限行。“当时听到过传言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最后也没有下文了。”市民葛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即使没了下文,大家的反映还是挺多的。就在“传闻”后不久,葛先生就准备购买第二辆车。而且特意注意了车牌尾数的选择,以防以后限行政策的出台。“这辆车不能上路就换另一辆。”葛先生说。
石家庄限购虽然没了下文,多次提出限购的天津,声音却没断过。在今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记者询问天津市发改委官员关于限购的问题,该官员虽未正面回答,但也不否认“还在研究中”。
而10月17日,记者从天津市某政府知情人士处获悉:“机动车限购已经写进全会文件里了,不过是‘适时限购限车’,这一两年不会。”而对于“适时限购限车”,该人士解释说:“不会是长期的限购行为,在2015年之后和2018年之前。”但同时,该人士不忘补充说,至于到时会不会实施,如何实施还得看交通及经济情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济南和南京的限购消息又将“限购又要来了”的声音传递出来。
在10月8日山东省政府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提出,山东省是机动车保有量大省,截至今年6月底机动车保有量为2282万辆。2012年,全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6.87万吨,占全省氮氧化物排放量的27%,机动车排气污染物已经成为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前,山东省已经确定通过油品升级、淘汰黄标车、黄标车限行等措施来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此次,山东省明确提出,济南市将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每年新增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
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魏学勤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正式文件出台是否限购。但他认为,限制政策肯定会出台,暂时还不会出台限购政策,毕竟济南的机动车保有量还没有达到如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规模。
10月15日,南京市政府出台的这份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机动车总量控制政策,适时出台机动车限购调控措施。
■借环保名义解拥堵难题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位于京津冀污染重地的济南、石家庄、天津,还是空气质量仍然较好的南京,不难发现,此次限购的理由均已更换,不在是交通拥堵,而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
有人统计,现在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已达2~3成,成为污染重要来源。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告诉记者,现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由多方面构成,其实私家车对尾气排放的贡献率并不高。“汽油车的污染很低,柴油车的污染很重,现在不提燃油问题,只提车的问题,就把柴油车和汽油车一块打击了。汽油车对PM2.5的贡献只是柴油车的1%,正常工作下,柴油车的污染是汽油车的200倍以上。而且柴油车污染时间长,汽油车污染时间很短。”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同样表示。“其实大家都知道限购对缓解空气污染作用不大,但面对环境问题,很多地方政府感觉不出台限制措施环保工作做得不够。”崔东树说,另外,对于很多城市来说,也是想借环保名义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因为借环保名义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老百姓更容易接受。“我觉得大部分城市限购还是因为交通拥堵问题,谈环保只是换一个说法而已。”罗磊也表示。
解决交通拥堵而限购被很多人诟病,借环保名义来解拥堵之困市民能买账吗?罗磊认为,汽油车不是污染主要来源,即使限购实施,在后期如果没有达到环保效果,市民的反对声音会更强烈。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仅仅拿车开刀就能解决的。”罗磊表示。
魏学勤告诉记者,环境污染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导致的结果,并不是机动车单一因素造成的。比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另外,我国的能源消费仍是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这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城市大型建筑工地、工业污染等都造成了大气污染,当然也不否认机动车尾气所带来的影响,但机动车只是一个方面,不能把机动车说成是惟一的环境污染源,必须要综合治理。
而对于机动车的减排措施,崔东树认为也必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完善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而在发展公交的同时也应注意公交车的减排问题。“现在很多大城市中公交车的污染反倒是很重的,在发展公交过程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崔东树说,另外,还需正确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购买小排量车等。
市民说限购
引导比限制更重要
石家庄市民葛先生告诉记者,石家庄的污染非常严重,但他认为限购对大气污染没有太大的缓解。“如果要开车的话还是会开,即使政策出台对我们有车人作用并不是很大。限行或许有些影响,但是如果真要出门办事,我的车不能开还会去借朋友的车。”
事实上,葛先生告诉记者,他也知道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挺严重的,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也想为环保做一点贡献,能不开车还是不开车。但他认为,让他改变出行方式的手段不应该是强制的,如果他在思想上不认同,即使限制,他还是会想其他办法用车。“我觉得还是从宣传和影响人的思维的角度来做效果会更好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不是说没作用,但是对我们有车的人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除非我从思想上认为不应该这么频繁的用车才能真正减少开车的频率。”葛先生说,“就算真的买了车,如果我认为环保很重要,肯定能少开车就少开车,骑自行车能办的事绝对不开汽车。但是限制买车不公平,现在买车都已经成为刚性需求。”
另外,葛先生告诉记者,其实现在政府在环保的宣传上还是挺多的,但是针对性并不强,更多是一些综合性的宣传,缺乏细节。比如关于汽车减排,引导大家改变出行方式的宣传并没看到,更没有做到。
用经济手段限制消费者用车
关于限购的话题,记者不止一次在消费者中做过调查,面对交通拥堵而采取的限购行为,记者鲜少听到赞同的声音,更多人认为是懒政,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有失公平。而此次调查,虽然消费者依旧不赞同限购,但面对环保问题,对政府出台的政策也多有理解。有消费者认为,用车已经给城市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政府应该想办法来改变大家的出行观念。“济南除了建筑工地,道路扬尘,还真是要数到汽车尾气污染,上下班时间,马路上堵成一片,走近就感到呛鼻子。”济南市民曾先生告诉记者,“就我自己来说,希望有所限制,因为车辆太多,污染严重,交通堵塞。”不过,曾先生也认为,限购有失公平,已经买了车的人依旧造成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而其他人却要跟着承担相应的代价。“最根本的措施是解决出行观念问题。”曾先生告诉记者:“有人买点菜也开车出去,甚至买根雪糕也要开车,一天的开车频率太高了,小区里有些年轻人,一晚上要动2~3次车。很多时候其他的出行方式是完全可以替代的,但就是因为开车出行缺少限制才造成现在无节制的用车。”
曾先生建议增加购车和用车成本,让普通收入消费者买不起车或者用不起车,而已购车人群因此付出经济代价。同时为了弥补因此造成的不公平性,让因增加成本而带来的这部分收入用于发展公共交通,改善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条件。
记者感言
一“限”难治百病
交通拥堵怎么办?机动车限购!
大气污染怎么办?机动车限购!
中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让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时期与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交织重叠,在几年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历程,而交通拥堵也扑面而来,让淬不及防的地方政府慌忙出台措施来补救,限购措施随之盛行,但却完全缺乏科学性。多地限购的不成功案例也挡不住跟风的脚步,汽车在无奈之中被牺牲。
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下,又将机动车限购推向风口浪尖,或许有解决环境污染的因素在里面,也或许有借此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的因素在里面,总之,汽车限购有了“更充分”的理由。
目前来看,汽车社会来临之后,汽车所面临的境遇愈发艰难。但简单的“限”就能解决问题吗?一“限”能治百病吗?
其实,类似交通拥堵和环保问题在很多国家均出现过,伦敦和东京也曾面临交通瘫痪,车满为患的境遇;也曾面临过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甚至汽车尾气排放一度成为市民控告政府的理由。但无论是东京、还是伦敦,政府都没有限制市民购买汽车,也没有限行,更多地是通过市场和经济的手段来实现平衡。
事实上,交通拥堵和环境治理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急功近利都难以持久,而没有民众的理解和自下而上的参与,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很难成功。光靠堵是不够的,追根溯源,分流泄洪,因势利导,治标和治本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