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5月9日,在“5·12”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四川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汽)首款跨界CUV——野马F99在成都下线并正式上市,这是灾区恢复生产以来下线的第一款新型乘用车,也标志着川汽拉响了进军乘用车市场的冲锋号。
图为首款跨界CUV--野马F99车型资料图片
从CUV挺进乘用车市场
川汽并不是市场的新兵。1994年由四川成都轻型汽车总厂改制组建成立的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其“金顶”牌客车系列、“野马”、“白鹿”牌轻型越野车和客货两用车曾一度热销市场,后来却逐渐走了下坡路。
2002年,四川民营企业富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川汽,斥资3亿元在成都经济开发区修建了现代化生产基地,从事客车生产。一期工程于2004年修建,2005年客车生产线投入使用。“野马”牌客车在西南、西北的公交、客运市场已占领一席之地,近几年年销量达1500辆左右。
2007年,川汽进入乘用车全面建设期,现已建成年产各型客车5000辆、乘用车3万辆和发动机5万台的能力。本次野马F99上市正是川汽集团在沉寂多年后的高调“复出”。
川汽乘用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廖立新透露:“从CUV进入乘用车市场有很多原因,一是目前还没有轿车产品公告,二是老川汽在90年代就有越野车的生产经验,另外最重要的是,在开发F99这款产品之前,我们聘请北美和国内的咨询公司对美国及国内的汽车市场做了充分的调研。从美国和中国的汽车市场来看,小型化的轿车底盘城市SUV,即CUV是所有细分市场里面增长最快的车型,未来的增长空间非常大。在国内,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并不充分,6万元左右和1.5L排量是黄金价格和黄金排量,这也是蓝海战略。”
“从企业目前的实力来说,从这一价格区间进入也比较符合实际。刚开始就从高端切入,风险太大。当然我们的低价并不是低质,我们利用英国罗孚技术和装备进行生产,并且有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价格的优势,并逐步提升品牌。” 川汽总经理汪楠坦言。
起步晚但行动快
从去年4月着手开发野马F99这款车型,到如今新车下线上市,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从今年1月组建乘用车销售网络,到如今已在全国范围内签约的经销商达60多家。川汽的速度令人吃惊。
廖立新告诉笔者,川汽今年的产销计划是1万辆,从7月份开始要达到日产50辆、月产1500辆的水平。明年要达到2万辆的销售规模,并将推出1.8L排量、自动挡车型,丰富产品线。营销网络的建设方面,今年的1级营销网点要达到90家,2级网点300家。“我们的营销体系建设,不是鼓励经销商建4S店,而是采用在汽车大卖场建展厅,由一级经销商去挖掘二级经销商的模式。这样可以为经销商节省大量成本,也可以迅速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
汪楠表示,“我们的起步已经滞后,国内很多自主品牌都已占领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就得利用民营企业的高效和机制灵活,学习外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吸取前辈的经验教训加速快跑。只要我们跑得更快,更好,应该也能在汽车行业立足。”
据介绍,川汽投资6亿元、产能6万辆的二期工程已进入规划阶段,计划在未来3年内建成,届时,川汽将达到9万辆的乘用车生产能力。
联手国外车企开发新能源轿车
1月7日,川汽与韩国喜特恩特(CT&T)电动车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四川建一个年产15万辆电动轿车的公司。喜特恩特公司以技术和资金入股新公司,占股49%,川汽集团出资金占股51%。
“在传统汽车上,我们跟同行相比没有优势。新能源汽车必定是未来的主角,我们希望能够提前做准备,占领制高点,到时择机推出。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纯电动车的电池技术尚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充电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川汽的新能源汽车计划是先推混合动力轿车,再推纯电动轿车。目前,川汽还在与美国一家公司洽谈合作混合动力轿车项目。”汪楠告诉笔者。
早在2007年初,川汽欲上马乘用车项目,就开始调研新能源汽车。今年1月初,川汽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项目筹备组,负责该项目的推进工作。
(编辑:由之)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