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潜力巨大向能源多元化目标迈进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热潮是以其深厚的发展潜力为基础的,据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风电资源量应在30亿千瓦以上,生物质能资源量为8亿~10亿t标煤,太阳能的资源量为理论上17000亿t标煤/a。尽管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然面临技术、政策、产业等各方面的制约,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和支持。自《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框架已经初步确立,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细则。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2006年6月,财政部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11月,发改委与财政部发布了《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此外,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如民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标准、生物柴油等标准也在制订实施。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编制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在报批审定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王仲颖主任的报告中显示,鉴于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潜力,我国基本制定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在发电能力方面,并网风力发电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小型风力发电15万千瓦,实现生物质能源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在燃料和热利用方面,液体燃料消耗量将达到1200万吨,沼气440亿m3,太阳能热水器覆盖面积将突破3亿平方米;生物质颗粒供应量可达5000万吨。届时可再生能源预计可提供5.5亿吨标准煤的供应能力,占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6%。——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正迎来发展的春天,未来几十年里,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资源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得到改变,一个能源多元化发展时代正在到来。
生物液体燃料:发展需要资源和政策双驱动
近年来,我国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归根结底还是全球能源结构的高位运行,从市场层面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热衷。
1.燃料乙醇受困于资源供应
上世纪末,为消化库存陈化粮和补充石油资源的不足,我国开始发展燃料乙醇。“十五”期间,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总产能达到102万t/a,现已在9个省开展车用乙醇汽油的销售试点。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的总产量已达133万吨,比2005年翻了一番。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市场的双利作用下,在国家规划之外,许多企业也纷纷上马燃料乙醇项目,消耗了大量的粮食作物。2006年我国仅国家批准的用于加工燃料乙醇的粮食有306万吨,其中玉米260万吨。从“不与民争粮,不与粮战地”的战略出发,2006年12月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提出“坚持非粮为主,积极妥善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国家政策划下了红线,原料多元化成为燃料乙醇企业的必然选择。我国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生产技术,并在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新疆和天津等地开展了甜高粱的种植和燃料乙醇的生产试点,但由于现阶段国家对燃料乙醇实行定点生产,这些甜高粱乙醇无法进入交通燃料市场,大多数被掺入了低质白酒中。同时,我国6亿多吨的秸杆资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但纤维素制乙醇的技术尚不成熟,还处在中试或工业化示范阶段。利用木薯、甘薯、甘蔗、甜菜等作物作为燃料乙醇的原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在起步阶段。另外,今后这些资源的收集、储运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我国燃料乙醇要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突破原料瓶颈是关键。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