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能源汽车

中国_十五_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进展综述

2011-08-28 16:25:27 零排放汽车网-专注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等新闻资讯 网友评论 0

现代汽车产业是带动性极强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五”期间,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我国实施了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并取得显著成效。纯电动汽车研发进展顺利,进入小批量生产与应用;混合动力汽车产品进入国家公告程序,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建立电动汽车产业,逐步实施车用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一、我国电动汽车研发现状

“十五”期间,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以开发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为重点,采取整车牵头、零部件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了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奇瑞汽车公司等汽车企业,天津清源电动、大连新源动力、春兰研究院、星恒电源公司、神舟电源公司、株洲时代集团等一批电动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00多家单位参与了电动汽车研发。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出纯电动汽车产品、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样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样车,系统地掌握了关键技术。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各具技术特点,拥有知识产权,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按国家标准进行了考核实验,已有7种车型进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程序,其中4种车型已获批准,燃料电池汽车通过了第三方检测,达到了专项预定的目标。

1.合理布局,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并坚持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为“三横”,引领电动汽车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进步。

到2005年底,参与专项的整车单位共开发纯电动客车产品4个,研制车辆共40台;纯电动轿车产品2个,研制原型车和示范车25台,成品车出口112台;混合动力客车产品2个,研制原型车10台,示范车22台,产品车15台;混合动力轿车产品4个,研制原型车20台,示范车5台;燃料电池客车车型2个,研制原型车2台,示范车3台;燃料电池轿车车型3个,研制原型车3台,示范车10台。

同时,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功率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进展明显、形成产业基础,驱动电机性能先进、与整车集成化逐步加强,车辆电控技术全面发展、日趋成熟,电动化汽车底盘技术发展迅速。

到2005年底,关键零部件研制单位共开发了5个系列的镍氢动力蓄电池产品、2个系列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产品、2个超级电容器产品;研制了3个系列的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轿车用驱动电机产品,3个系列的客车用驱动电机产品;研制了3个系列的混合动力客车用主电机产品,3个系列的混合动力轿车用ISG电机,2个系列的混合动力轿车用主电机产品;研制电动汽车用DC/DC产品2个。多能源控制系统研发单位与整车企业联合开发整车多能源控制器,配置16种不同的整车。

专项注重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建立了领域办协调决策、总体组组织实施、监理公司监督保障的项目管理架构;实践了符合汽车产品开发规律的整车牵头、零部件协同的并行开发模式;促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整车-零部件产业联盟,保障了专项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整车牵头,推动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开发

(1)燃料电池汽车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过了3万公里以上的试验运行考核,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采用了电—电混合的特色技术,轿车和客车两种车型节油效果均十分显著。上海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同济大学、上汽集团等单位研发的燃料电池轿车最高车速达123公里/小时,百公里加速19秒,续驶里程230公里,百公里氢燃料消耗1.12kg,约合4.3升汽油(同类传统汽车油耗为7~8升)。

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客车总厂等单位研制出3辆BK6110FCHEV型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示范车和2辆BF6120FCHEV型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目标车。目标最高车速85公里/小时,百公里氢燃料消耗4.26千克(40公里/小时等速)。

(2)混合动力汽车进展混合动力汽车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混合动力汽车,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混合动力结构方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节油率可达30%以上,已投入试验示范运营。

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0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已在武汉累计运行40多万公里,载客86万人次;一汽集团研发的混合动力客车产品车也已下线,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上述两款混合动力客车已经通过试验考核和审批程序,成为国家汽车公告产品。

东风、长安、奇瑞和一汽的混合动力轿车将陆续投放市场。

(3)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进展顺利,纯电动客车产品首先进入过产品公告,已开始道路示范运行并进入小批量生产与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联合有关企业研发生产的4种车型35辆公交车已投入到121路公交线和密云县进行载客示范运行,等速百公里耗电70kwh,为2008奥运绿色车队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2005年,北京市获得了国际电动汽车协会颁发的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奖。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汽集团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纯电动轿车,最高时速超过120公里,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252公里。2005年,该公司开发生产的112辆纯电动轿车已出口美国,后继需求旺盛。

2.并行开发,实现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突破

(1)燃料电池发动机

经过“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开发,我国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功率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进展明显并形成产业基础,驱动电机性能先进并与整车集成化逐步加强,车辆电控技术全面发展、日趋成熟,电动化汽车底盘技术发展迅速。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在额定功率下发动机的氢燃料效率≥50%,重量比功率≥160W/Kg。

(2)动力蓄电池

我国大功率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进展显著,攻克了一系列产业化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条小批量生产线,初步形成了产业基础,8Ah高功率镍氢电池的功率密度达到1006w/kg,循环寿命试验超过20万次(相当于运行20万大功率、高堵转扭矩、高比功率等技术难点,开发了一系列满足各类整车要求的电机系统,包括交流感应、开关磁阻、直流无刷、永磁同步等各种电机类型,涵盖7kW~180kW功率范围,性能达到预定的指标,部分性能(如重量比功率1.35kW/kg,电机系统最高效率93%)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电机系统自主开发能力和千套级生产能力。

(4)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和辅助动力系统

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单位与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发出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产品,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电动汽车整车电子控制技术方面异军突起。

在多种形式电动汽车整车上实现了动力总成的分布式控制,通过对多种形式的能量源(如燃料电池发动机、蓄电池等)、动力源(如内燃机、电机等)等的综合控制,实现整车的燃料经济性指标。

我国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单位积极与汽车零部件厂家配合,在较短的时间内还开发出了我国自己的电动化底盘等其他关键电动零部件产品,加快了电动汽车整车技术的高端化、实用化和产业化进程,并向传统汽车产业扩散。

上燃动力、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理工、北航、天津清源等与有关企业联合研发的电动化底盘、电动助力转向、电动一体式空调、多档变速器电动换挡机构、车载充电器、电子仪表、车辆分布式多能源动力控制信息显示系统、大功率DC/DC变换器等。

4.示范运营,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

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几年努力,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在全国建立了7个电动汽车商业化示范城市。一是通过区域和线路的商业化运行试点示范,探索了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运行模式和多种交通形式互动的新型交通模式;二是建立多元化、互动型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技术服务体系,在运营过程中采集数据,为示范运营车辆的考核、评估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在运营中逐步建立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政策效益,促进形成推广应用电动汽车的市场氛围;此外,通过示范运营进行科普教育,使广大民众了解、认识和尝试了电动汽车新技术。

(1)北京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行设立北京电动汽车运行示范项目,完成15辆纯电动旅游客车密云区域运行试验和20辆纯电动公交车的公交专线运行试验,总运行里程超过30万公里。

由联合国支持的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于2003年3月开始正式实施,2005年9月26日,第一批3辆戴-克公司提供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运抵北京,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3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也将参加示范运营。

(2)武汉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武汉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基地于2003年11月8日正式启动,目前已经投入20台混合动力公交车、3台混合动力轿车、95台小型电动车辆进行示范运营,形成了“一环、二区、多点”的示范运营格局。目前已累计运行243.3万公里,载客近300万人次。

同时,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还完成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运行考核试验的研究报告》和《商业化运营模式研究报告》通过政策法规研究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省市两级政府电动汽车支持政策的发布。

(3)天津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天津示范运营项目在天津市区投入纯电动轿车22辆、中巴车2辆。分为出租车、公务车和警务用车三种用途在市内展开示范运行,并应用了基于无线通讯和互联网智能化管理系统。总运行里程超过10万公里。

(4)杭州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万向集团成立了杭州电动汽车运营有限公司,投入5辆纯电动旅游公交车、6辆纯电动轿车,在环西湖地Y9旅游线路上进行示范运营,目前累计行驶超过15万公里。

(5)株洲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株洲市于2004年11月投入3辆纯电动公交车和1辆混合动力公交车进行商业示范运营。目前已累计运行超过16万公里,载客运营超过20万人次。商业示范运营对推动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三大战略,增强电动汽车研发核心竞争力

“十五”期间,我国在电动汽车开发中贯彻实施“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初见成效。电动汽车专项涉及大型汽车企业和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0多家,吸引、凝聚了一批国内外相关领域科技人才,涌现出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初步实现了电动汽车的人才聚集。直接参加电动汽车专项研发的科技人员33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的2000多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高水研发队伍。

截止到2005年底,专项累计申请796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13项),有效提升了电动汽车这一核心产品和新兴产业的竞争力。电动汽车专项推动我国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到2005年底,我国已颁布纯电动汽车国家标准20项,混合动力汽车国家标准6项,混合动力汽车测试方法、试验规程报告2项,动力电池标准报批稿3项,共计31项。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

6.公共平台,健全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检测能力

“十五”期间,我国相继建立了电动汽车整车试验、动力蓄电池测试、驱动电机检测、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等一批公共试验与检测技术平台。为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测试环境,促进了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7.体制创新,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测试基地为平台,以整车企业为龙头,以关键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整车—零部件企业联盟。在世界电动汽车进入市场的初期,建立了我国自主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配套体系。

在一汽、东风、奇瑞、长安等企业建立了电动汽车研发技术中心,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各具特色电动汽车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在专项的实施过程中,围绕几大汽车公司形成了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初步构建了我国电动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布局。

二、电动汽车发展展望

1.世界汽车动力系统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目前,超过95%的道路交通要依靠石油,发动国家每年石油消耗的一半以上都是用于道路交通。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同样面临石油紧缺和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优势,受到广泛重视。

经过多年探索和研究,国际国内对于汽车能源和动力转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21世纪是人类社会面临能源环境严峻挑战的世纪,近百年来传统的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工业将走向一个崭新的以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工业。汽车燃料将从单一石油资源,向燃料多元化发展,驱动系统也将从传统内燃机逐步向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等动力系统转型。2004年上海必比登国际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参赛车辆反映了这一转型趋势。

我们认为,近中期,石油燃料仍将占主导地位;预计2010年左右,以混合动力和多种燃料为主体的新能源动力系统车辆将开始出现产业化高潮,汽车燃料将实现多元化,非石油燃料(包括煤基、天然气、生物质的燃料)将获得大规模商业应用;2015年起,以多种能源为基础的氢燃料将逐步上升,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成熟期,逐步进入商业化运营;纯电动汽车将在特定区域和特种用途车辆上得到推广。

2.电动汽车已成为各国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

作为当前汽车新技术的代表,混合动力汽车正由小批量生产阶段进入快速增长的产业化初期阶段。在这一领域,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丰田Prius、本田Insight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已超过20万辆,丰田、本田公司决定在其新一代车型上全部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美国福特公司在推出ESCAPE牌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还将推出四款混合动力汽车。通用、戴克、大众、雪铁龙、雷诺、宝马、日产、现代、三菱等世界大汽车公司开发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即将推向市场。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处于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阶段,在关键技术上正不断取得突破,预计在2015~2020年前后将逐步实现商业化。主要发达国家都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时间表。日本政府计划到201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2020年达到500万辆。2005年,丰田、本田公司开始向汽车租赁商销售燃料电池轿车。德国戴克公司生产的33辆燃料电池客车已在世界11个城市开展了两年多商业化运营。

纯电动汽车既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基础,又是未来直接利用电能的交通工具。纯电动汽车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大都市闹市区和小城镇的批量使用,对减少城市和旅游区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两年我国出口美国的纯电动汽车多用于小城镇近距离交通。

在电动汽车研发和进入市场的初期,美国、日本、欧盟都在政府层面上给予资金和财政税收政策扶持。美国在2005年修订的能源法案中提出今后5年国家投入4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示范运行及产业化。日本政府补贴电动汽车成本增加额的50%给消费者,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增强了其本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竞争力。

3.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展望

从目前各国汽车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计划分析,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汽车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把握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实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开发,显得非常迫切也十分重要。

目前,国际上电动汽车正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电动汽车是我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新兴产业经济群体的战略领域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接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鼓励发展电动汽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把电动汽车列为重要内容。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稳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经过“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成功实施,我们已有能力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的进展,是电动汽车走向产业化的第一步。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应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引导汽车企业把自主创新的注意力聚焦于电动汽车和其他节能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上,发挥后发优势,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 

心情指数模块
digg
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