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可靠渠道获悉,最快今年12月中旬、最迟明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标委)网站将公示《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各方博弈最激烈的充电接口标准有望统一。
而就在标准出台前夜,12月5日,将中国汽车市场视为其未来战略重点的国际汽车巨头——戴姆勒-奔驰和宝马公司联袂在北京高调举办了一场名为“以ISO/IEC为前提的充电基础设施”研讨会,多位研发专家从德国总部飞到中国,与中国相关机构、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切磋。
业内将这场研讨会解读为国际巨头在最后时刻的努力,意欲对中国相关标准的制定者施加影响,从而为未来其在中国市场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新《标准》共计5项上周终稿基本确立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介绍,今年2月,新《标准》草案正式报批,经各级圈阅批示,在上周举行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已基本确立了终稿。
新《标准》由汽车、电力和电工三大行业相关机构共同牵头制定,三个行业的具体起草单位分别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据了解,上报的新《标准》共计5项,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与交流充电桩之间的通信协议。
“最终会通过几项,现在还不能确定。”刘永东说。
硬件参照IEC软件参照SAE
在12月5日举行的的戴姆勒-宝马研讨会上,来自宝马的新能源充电系统研发部经理AlbrechtPfeiffer用将近3个小时时间细致对比了新《标准》草案(2月稿)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简称)之间存在的差异,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即将出台的新《标准》,充电接口物理层(硬件外观)与IEC非常接近,但通信协议(软件)更加接近美国的SAE(“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简称)标准。
据分析,新《标准》规定的接口外观与IEC标准基本相同,差异仅体现为内部针脚长短的不同,IEC认为长针更稳定、安全,而中国采用的则是短针(美国的标准采用的是短针方案)。
光硬件的标准接近,显然不是多采用SAE标准的欧洲汽车巨头们想要的,“插头可以不同,但通信协议必须一致,其实拓扑、通信协议才是我们之间需要调和的重点。”戴姆勒公司标准化和充电基础设施技术交流负责人RalfNoha在交流中一语道破天机,他的理由是如果通信协议不同,汽车厂商就需要为了适用不同的标准而开发不同的技术,研发的工作量和成本都会很高。
与会德国专家一致推崇预计将于2012年12月公布的《ISO/IEC15118电动汽车和电网的陆地汽车通讯协议》。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永强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也认为,目前物理接口不成问题,新《标准》与SAE之间存在的控制电路差异,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兼容。
中国企业:实际影响不大只盼尽早出台
与戴姆勒和宝马公司的忧心忡忡不同,中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和制造企业则显得平静许多。
参与制定新《标准》的刘永东表示,新《标准》其实与国际标准(特别是IEC)联系紧密,是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一步步完善、发展而来的,制定过程中也与一些外国汽车厂商有过多次沟通,因此新《标准》的出台,对企业不会有太大影响,可以很好地顺承原来执行的标准。
南京绿展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充电设备的企业,充电接口的标准统一对其意义重大。该公司研发中心主任王建表示,国内充电接口标准之前发过好几版,每一版其实都是在一点点完善,“此次出台的新《标准》,我认为其实只是对之前标准的一些小改动,对我们的实际研发制造影响不大。”王建显然是欢迎新《标准》尽早出台的,“新《标准》以统一的国家标准形式固定下来,将有利于各界统一充电接口标准,从而可以很好地改变目前充电设施和相关标准的混乱局面,可以很好地推动产业向前发展。”
对于类似戴姆勒、宝马公司发出的质疑,刘永东和陈永强作为新《标准》起草单位的成员,显然都有着自身坚定的立场,“制定国家标准,从大的方面来说,事关民族工业保护大计,自然不能被外企牵着鼻子走。往小了说,他们的质疑很多地方都是因为太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比如充电模式,他们就没有考虑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与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德国在充电模式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的标准从国际标准发展而来,同时又针对中国实际国情在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都是合情合理的。”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