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海关进口68.1万辆、同比增长29.5%;1-5月销售上牌56.3万辆,同比增长25.9%。
报告认为,2014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仍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供给依然较大、需求超预期增长,但是行业库存仍处高位、价格优惠幅度进一步扩大,经销商以价换量、市场竞争态势加剧。
报告建议,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整个市场回归理性状态,跨国汽车公司的中国总经销商应说服总部读懂变化、适应变化,做好二至三年调整期的准备,不应单纯追求自身的销量和利润目标,而应同时关注品牌价值的提升,关注经销商和服务商的诉求,提升进口车价值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推动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品牌经销商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局面时,应注重寻求新的盈利模式,改变过去对新车销售的过度依赖,关注售后维修、融资租赁、二手车置换、保险和精品等综合业务,从而有效改善自身的整体盈利水平,尽早走出“以价换量”的不良局面。
销售超预期增长、厂商目标高调、经销商以价换量
2014年上半年,受中国经济调整、政策导向、多地限购政策出台及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趋势加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结合2013年同期的较低基数, 2014年1-5月进口车销售上牌56.3万辆,同比增长25.9%,需求呈现超预期增长。从季度走势来看,2014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30.8%,其主因是2013年同期基数低;二季度同比增速回落至17.2%。
同时,报告认为,由于全国多城市受“限购限行”政策实施或传闻的影响,致使提前消费成为销售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数据显示,除杭州外,成都1-5月进口车销售上牌增长37.7%,武汉1-5月进口车销售上牌增长36.3%,均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2009年-2014年5月进口乘用车上牌量情况
从供给方面看,在经过了2012年、2013年进口车行业的去库存过程后,2014年上半年累计进口量达68.1万辆,同比增长29.5%。行业去库存化的结构性回补,形成2014年上半年月均进口量超过10万辆。
2011年-2014年6月海关进口量月度走势
自2012年以来,由于跨国汽车公司按照惯性制定高销售目标,市场供给出现“结构性”过量,并形成了2012年和2013年行业库存高企的不良局面。随着零售终端的逐步回暖,到2014年6月份进口车行业库存深度为3.05个月。进口车行业库存压力相比去年虽有所减弱,但仍处高位,尤其是经销商库存深度大幅攀升至2.3个月。
2013年-2014年6月进口车行业库存*深度走势
注:行业库存包含总经销商和经销商两部分库存 单位:月
从价格方面看,延续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较大优惠幅度态势,轿车的平均优惠幅度进一步加大,部分热销车型也已走出加价销售态势,开始出现优惠。截止2014年6月,优惠幅度始终保持在9%左右。自2014年3月份以来,三大车型中除MPV车型外,轿车及SUV车型平均优惠幅度均不断加大,其中大型SUV的平均加价金额更是从年初的7.1万元下降为6月份的5000元,而D级轿车的平均优惠幅度则持续维持在21万元以上,显示终端市场轿车销售压力依然很大。
市场仍处于结构性调整期,品牌、车型、排量继续深化调整
上半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仍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在品牌、车型、排量和渠道等方面呈现出了继续深化调整的格局。
从分国别品牌看,欧系品牌虽在进口车市场中占比最大,但份额下滑4.9个百分点至58.7%;美系品牌份额出现明显提升,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进口量也实现了77%的增长,其中以来自Jeep、凯迪拉克和福特等品牌的拉动为主;日系品牌显示出复苏迹象,份额提升1个百分点,进口量增长20%,丰田、雷克萨斯、斯巴鲁、英菲尼迪增速表现突出,其中英菲尼迪进口同比增长373%。
从品牌终端销售情况看, 2014年1-5月,宝马、奔驰、路虎、大众和奥迪位列销售排名前五,福特、Jeep、凯迪拉克、丰田和路虎位居增速排名前五。
从车型结构看,乘用车市场份额稳定,2014年1-6月市场份额99.1%,比2013年增长0.2个百分点。SUV仍是进口车市场绝对主力车型,2014年1-6月进口量42万辆,同比增长32.8%,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60%以上;SUV、轿车、MPV三大车型进口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2013年进口基数低 。
从排量结构看,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2014年1-6月,3.0L以下排量车型占整个进口汽车市场份额的90.7%,3.0L以上排量车型份额继续下降,显示进口车排量区间下移趋势越加明显。由于SUV产品在进口车市场仍然占据主要地位,Jeep自由光、奔驰ML、路虎揽胜等车型进口量的增长促使2.5-3.0L排量区间份额比2013年有所提升,超过1.5-2.0L排量区间成为第一排量区间。
2009年-2014年上半年进口车市场排量结构变化
从渠道结构看,中西部化趋势明显,进口汽车市场持续向中南、西南和西北区域发展,2014年1-5月,三个区域在进口车销售总量中的份额达44.2%,传统的东部和北部区域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全国各大省市中,增速最高的依次为重庆、四川、新疆、河南和湖北。因限购政策影响,天津上半年下滑26%;西藏和内蒙古的销量也有所下降。
预计2014年全年增长15%,谨防高供给、高库存的市场风险
展望2014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形势,行业仍将处于深度结构调整阶段,市场增速步入“换挡期”,预计全年增长15%左右。
报告分析认为,从宏观经济面来看,国内经济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外部需求的改善以及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逐渐增强,预计2014年GDP增速将在7.4%左右。从行业政策面来看,汽车产业政策及相关行业管理办法调整预期较大,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强制性国家标准通过审查,迫使车企技术升级,调整排量结构,增加新能源车供应;限行、限购政策示范效应进一步放大,以及增加汽车使用成本的政策将继续强化;成品油质量升级,2017年全国将达到国五标准,进口车性能优势将得以进一步体现。从国产车市场面来看,国产汽车及乘用车市场的增速将逐步回落,预计全年分别增长8%左右和13%左右。从新产品供给面来看,2014年下半年将有42款进口新车投进中国市场,轿车占据7成,纯电动与混合动力车型、高性能与轿跑车导入步伐继续加快;随着销售量级进口产品的陆续国产化,供给拉动市场的力度将有所减弱,但保时捷Macan等全新紧凑级SUV产品有望进一步刺激消费升级需求。
报告建议,进口汽车行业需谨防高供给、高库存的市场风险。跨国汽车公司的中国总经销商应说服总部读懂变化、适应变化,做好二至三年调整期的准备,不应单纯追求自身的销量和利润目标,而应同时关注品牌价值的提升,关注经销商和服务商的诉求,提升进口车价值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推动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品牌经销商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局面时,应注重寻求新的盈利模式,改变过去对新车销售的过度依赖,关注售后维修、融资租赁、二手车置换、保险和精品等综合业务,从而有效改善自身的整体盈利水平,尽早走出“以价换量”的不良局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