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许多企业正在准备积极研究氢能源汽车的时候, 一年前一份由26位国内外传统发动机专家联名提给国务院的质疑氢能源技术前景的信,近日曝光。国内大力追捧终极动力技术——氢动力的舆论热潮,被泼上了一盆凉水。
2007年3月,一封<开发车用动力技术、尽快减轻交通能源压力的建议>(下称<建议>)由专家组写成联合签名,并送达至相关部门。
"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的前景,还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如果氢燃料汽车研究到最后,发现需要走别的技术途径,这就使大规模投资的氢燃料汽车前功尽弃。"联名上书的26名专家提醒,如果中国盲目跟从部分跨国公司的步伐,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完全"押宝"在氢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很可能给作为支柱产业的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伤害。
国内企业氢能源方面的努力:
中国"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863计划公布以后,商务部计划对氢能源汽车研发,对国内企业提供数十亿的资金支持。为了吸引国家开发资金,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大肆追捧氢能源技术,并着手开发氢能源技术。希望通过发动机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追赶跨国汽车企业的动力技术步伐。
质疑"氢能源"
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杨嘉林博士是26人中的一位。据他介绍,早在2006年回国以前,他和一些在美国三大公司的华人技术人员就发现,美国政府鼓吹的氢能源技术正被国内许多同行所追捧。
于是回国以后,他们开始筹备要写一封信给中国的政府。签名的26人都是发动机领域的权威专家,其中甚至有研究新能源的专家。
"支持这封信的远远不止这26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863计划的实施,把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氢燃料等新能源汽车上,政府部门的导向给很多汽车企业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很多企业不顾自己的实力而一味追求新能源是很危险的。"
氢燃料电池研究开始于美国。2005年4月,通用汽车公司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分别与美国能源部签署合约,在未来5年内开发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一时间关于氢能源的概念铺天盖地,"氢能源"的口号同时也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按照这些专家的说法,所谓的"氢能源"实际上是用其它能源将海水转换成氢气,再用氢气作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转换为动力,这个过程中并不"溢出"任何"能","氢能源"实际是"氢燃料"。
加上现在的燃料电池成本太高不能大量生产,蓄电池的容量太小难以长途行驶。如果这些长期不能克服的技术难关,最终也不能攻克,那么即使在100年以后燃料电池汽车或电动汽车也不能成为汽车的主流。
杨嘉林解释,之所以用"氢能源"的口号代替"氢燃料",关键在于这一概念能使很多人误以为使用氢气就能解决交通能源问题,于是无论打着"氢能源"旗号做什么事,要多少研发资源,花费高达数十亿的资金都是应当的事。
但是他认为这种态度是不严谨的。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