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域、环境、国民性格等因素,每一个汽车强国都有着专属自己的汽车消费文化。提到美国,我们最先想到的是越野车和皮卡文化;提到欧洲,我们会想到大行其道的小型车;提到日本,省油、小排量等关键词会马上蹦出脑海。
但中国却是个例外。由于自身起步较晚和外国品牌的强势进入,一方面自主品牌仍然没有洗刷掉“低端”、“低价”的标签,另一方面,我们的消费者却崇拜“土豪”的消费文化,够不够大、够不够长,成了很多人买车时谈论的焦点。于是,越来越多针对中国市场专门研发的豪华车尾标后面加上了一个“L”;于是,一些在发达国家市场不受待见的豪华品牌,在中国售价可以翻出几倍甚至加价仍供不应求。
“土豪”的汽车消费观一部分来源于传统的文化观念。譬如中国古代的轿子,坐在里面未必比自己走路快多少,但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被人前呼后拥的感觉让人感到尊贵。同时,在近现代史中,中国经历了从物质匮乏、生产力极度低下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转折,这也催生了国人“暴发户”和“炫富”的膨胀心理:热衷大空间、大排场,宁可勒紧裤腰带也要买一台有面子的车一步到位。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豪车崇拜”的消费观显然不合时宜。中国人口众多,石油资源匮乏,一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豪华车大行其道不仅挤占了公共道路资源,大排量也让大气环境不堪重负。
在控制汽车保有量上,国内6个城市已经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但很多消费者为了“不浪费”千辛万苦“摇”到的号,买车时更倾向于大排量的中高档车,其他城市“限购”的传言更是刺激了当地消费者在4S店的疯狂抢购,短时间内街道上似乎车更多了……单一的“限购”政策让“减排”效果打了折扣。
在降低排放上,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其中对汽车制造商的平均燃料消耗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时间点:目前,国内乘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38升/100公里,按照要求,到2015年,这一标准要降至6.9升/100公里,而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
随着国家层面的强制规定,越来越多的车企把节能减排放在重要位置,推出个性化的小型车来满足市场,有些企业甚至把发展小型车作为重点战略。而中国“年轻一族”的汽车消费喜好已经开始出现转变。近年来,城市紧凑型SUV受到热捧,销量一度上扬。
除了面对企业施行严格要求之外,国家对于消费者的理性购车观念也应该给与鼓励和支持。比如,就像对电动车施行“免摇号”政策一样,国家是否可以在限购城市的摇号比例中,提升购买小型车的成功几率和配额,降低豪华车的中签率?购买和使用小型车是否可以少交汽车保险、汽车通行税和养路费,同时对大排量轿车课以重税?各个城市是否可以对小型车在停车费用、允许停车的范围等方面作出优惠?
如果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汽车市场发展的增速,那么,一个成熟、理性的消费文化观念,则决定了汽车市场发展的健康与否。今天,当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是该寻找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消费文化观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