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传闻,公车改革将全面启动,实行全国统一补贴标准云云,使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说实在话,公车改革是“三公”消费中最让人们纠结的事情,由于公车总要在道路上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与较为隐蔽的“公费出国”和“公费接待”相比,更容易招致“民怨沸腾”。同时,公车改革也是“三公”消费改革中启动最早,说得最多,也最没有进展的改革项目。
自1994年中央发出《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起,迄今整整20年过去了,期间多次被强调,又多次被搁置,人们对公车消费的批评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有些地方也拿出了一些所谓“改革方案”,但大都是为既得利益者谋取更多的福利,他们毫无顾忌地给自己大把发钱,每月补几千、几万元“交通费”,一年白得十数万元,自然得不到广大民众的认同,人们甚至对公车改革已不抱什么期望了。
去年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推出一系列反腐倡廉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人们心中重新燃起对公车改革的希望。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要求“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特别强调,政府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行政监察,加大审计和审计结果公告力度,给公车改革创造了制度前提。
20年来,为何公车改革没有进展?根子就在“三公”经费不公开、不透明,没有监督机制,而且是只增不减。
这些年来,部分手中握有行政大权的既得利益者,对待公车改革的态度,一是能拖就拖,二是让改革“走味”,他们肆无忌惮地一面拿巨额补贴,一面车子照坐不误,将“车改”变成又一次疯狂的盛宴。
我们知道,“公车改革”是“三公”消费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公有体制中的一个链条,牵涉到全局改革,如果没有整体改革的突破,公车改革不可能单兵独进。无法设想,官员们一面住着硕大无比的豪华办公室,却由警车开道,坐着一辆寒酸的国产小车,去吃一顿鱼翅燕窝大餐?
去年底,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出台,特别是有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出门轻车简从,不扰民,开会简约朴素,吃平民饭,不铺展不浪费,使得各级官员或自觉,或畏惧,不再攀比奢华,追求享受,干部作风有了深刻的变化,对公车改革,官员们在思想上少了许多抵抗,行动上不敢阴奉阳违,少了很多阻力。
俗话说,“人言可畏”,我深信,没有哪个官员不害怕“曝光”。多年来,很多坏事之所以发生,就在于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缺乏社会监督。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是从根上防止腐败滋生的措施,我举双手赞成。
“三公”经费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将是公车改革取得成效的前提。(本文作者为V讯网总编辑程远)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