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火的词可能是互联网思维。如果说找一个能够与之匹敌的热词,那我猜,一定是自媒体。
其实,自媒体并不是什么新鲜货,早年的博客、BBS就是自媒体的平台,只不过,凭着2012年腾讯微信推出的公众平台这股好风,送自媒体人上了青云,让大家在云端上好好地狂欢了一把。程苓峰初尝螃蟹,赚足了广告费;罗振宇一呼百应,可谓名利双收;百度推出百家,给自媒体人阳光普照。更有一票人靠着写软文,发广告捞鼓了钱包。可是,这狂欢总有结束的时候,最终注定还是残羹冷炙、杯盘狼藉。因为泡沫,总有破的一天。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去年,鬼脚七牵头组建自媒体人联盟在成立不到两个月后,因为内部利益与价值观问题宣布解散。抱团取暖是一个群体生存的好方式,但不是什么人都能抱团,而且抱团之后是不是对其他人有利益冲突?如何平衡团内利益更好生存,这都是很复杂的系统问题。
老贼也从去年3月份开始抱团,WeMedia,试图探索一条自媒体商业化之路。其形式也不仅仅是鬼脚七广告价值理论的那些内容,还包括了冠名赞助、行业沙龙等花样。这位盟主似乎有一统江湖的霸气,聚集了百余位自媒体人,涉足科技、财经、美食、娱乐等多个圈子。一时间,议价权飙升,势力也愈来愈大。这对自媒体人来说,自然是好事一桩。春风得意马蹄疾,WeMedia前几日又获得了约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而在本轮融资之前,就已经获得金种子创投基金2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老贼兴奋地说,资本市场对于自媒体非常感兴趣。真的是这样吗?五味子今天恐怕要说几句狠话,泼泼冷水了。
一、开放的资源与封闭的联盟
依然是在去年,老贼曾经和微媒体联盟隔空喊话,说自媒体联盟不该是广告联盟。盟主振臂一呼,众人孰不拥簇?但是WeMedia的收入大部分依然是广告和软文。这样的回应总让人觉得是倚强凌弱,相比微媒体来说,WeMedia的人都不是“好惹”的,那都是自媒体里的大腕名角,影响力比什么电影啊美女啊鸡汤啊这些营销号不知高几倍,自然占领话语权高地。
但是,对于自媒体人来说,WeMedia的优势在于集群效应,这种效应带来的是更多的权益。多拓展一个渠道,跟着盟主能多捞口饭吃,总不会错。搜狐IT那边再打赏打赏,百度百家分点广告费,小日子过得也算舒坦。
可不要疏忽一点的是,WeMedia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松散联盟,联盟里的人都是个性很鲜明的自媒体人。他们的身份也绝不只是来自WeMedia,名片的统一带不来人心的统一。老贼要把联盟做成卡特尔,认同身份,分级管理,一致对外,统一报价。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议价权和既得利益。须知,自媒体人是开放的资源,这是致命的伤害,即使订立了协议也不具备强制约束力,自媒体人也不可能愿意“卖身”把自己送上看不清前方的路。这样说来,一致对外这个打法,只能是短暂且漏洞百出的,被别人见招拆招,联盟早晚有一天招架不住。这是WeMedia的阿克琉斯之踵,直逼现实。
二、自媒体人不需要经纪人
老贼说,我们做自媒体人的经纪人,为自媒体人代言。
自媒体圈和娱乐圈不同,只有大号,没有明星。所谓的大号也只是在小圈子里的自嗨而已。不过,自媒体人可以把自己当做明星,培养自己的粉丝,哪怕是收会员费,罗振宇和南派三叔都是这么玩的。可是,他们需要经纪人吗?如果自媒体都需要经纪人了,那自媒体人干什么?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码字吗?录音吗?想想这个场景还挺有意思的。
申音最初就是罗振宇的经纪人,罗辑思维最开始也是“明星”+经纪人的模式,最近申音在总结自媒体探索教训的时候说,这种经纪人模式是工业时代的模式,存在许多问题。经纪人模式是一种契约方式,本质上有一种不安全感的东西,明星和经纪人互抛的现象也很多。现在罗辑思维也开始了新的合作模式。(援引申音总结的罗辑思维五个教训)
这个教训总结的很到位。不受组织的约束,在规则框架内独立表达,才是自媒体的动力之源。申音也感悟到,要自由,不要捆绑。只有大家觉得自由的时候,彼此间的连接才牢固,如果大家觉得不自由,就没安全感,彼此连接就会变得很脆弱。(援引申音总结的罗辑思维五个教训)这就是弱关系。弱关系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微信想打造强关系的社交平台,这本身定位就存在问题,强关系是不需要社交的。现在其实看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就知道。
做自媒体的,无非还是想摆脱传统机构的束缚,更别说有经纪公司的搅和。本来是一场解构重塑的革命,反倒现在又被传统经纪人模式套住。哦,不得不感慨,金钱利益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如果说,现在的WeMedia,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经纪人,Hold百十来位自媒体人来探索商业化之路,那会把自己累死,最后还不一定讨好。小潘也是WeMedia的核心创始人之一,也是跟着老贼上了神农架的,现在他也是拿着经纪人的思路去做搜狐IT自媒体,捧红了三表、雷鸣等人,还搞互动营销。我想知道的是,这具备核心竞争力吗?问题又回到资源的开放性上。三表、雷鸣红了之后,还需要代言吗?做互动营销,国内找个公关公司,拉一波自媒体人,照做不误。
现在的自媒体有赞助模式,花钱买关注度,相当于是竞价买自媒体人的时间。还有付费订阅模式,花钱买专享的服务,相当于你在APP Store上买一个软件一样。经纪人模式,说白了还是传统的软文广告模式,也算不上创新。所以,反观经纪人,倒不如说,这是艘泰坦尼克,上面载着的都是土豪贵人,名媛佳丽。红了的人继续红,不红的人登上船也会有光环。然后呢?
驶向沉没的悲剧没人愿意看他重演。
三、脱媒化的世界不需要中介
脱媒,最初是金融术语,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即金融非中介化,削弱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脱媒不仅仅出现在金融业,如今媒体行业、出版行业亦是如此。在自媒体兴起的浪潮下,作为信息中介的传统媒体机构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渠道,传统媒体机构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都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在传播学上,有一个理论,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这叫做睡眠者效应。互联网使信息越来越对称,在移动互联时代则变得高度对称。于是媒介也去权威化,大家关注的记住的只是内容本身,而对信息的来源并不care。
这是互联网的双刃剑,信息对称使得传统的中介服务变得不再具备高附加值,而对所有人来说,这也使得我们能够更直接的接触到资源方,这是利好的一面。从长远来看,或许不需要太远,脱媒一定是一大发展趋势,以媒介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肯定会遇到瓶颈,房屋租赁也好、留学咨询也罢。银行也一样,面对互联网金融,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除非赋予媒介以难以削弱的高附加值,以社会化分工的自然需求抵挡脱媒速度。作为自媒体人的中介,无论是WeMedia,还是什么其他的媒体中介商,其实并不具备这样的高附加值,也势必会遇到一样的问题。
四、伤了公关公司的感情
自媒体真的是太火了,微信上火了,百度坐不住了,搜狐玩出模式了,诸多客户端效仿着蜂拥而至了。广告主、企业当然不会放过。广告、软文自然也随之出现了。
这跟过去没什么区别,什么火玩什么。博客、微博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如今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自媒体要想长久做下去,尽量还是要少沾公关软文的东西。这里不是渠道为王的主场,专注一个平台做好内容已属不易。咋整一个团队天天绞尽脑汁策划内容,和菜头一个人在槽边往事写的不亦乐乎。可这都是一时的,原创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江郎还有才尽的一天。鬼脚七说自媒体要做十年,这话说得有些早。两年前,谁知道微信会有今天?否则马云不至于匆忙应战了。如今这个大时代以非常快的迭代速度割裂成一个个的小时代,微信之后呢?自媒体未来如何,谁都说不好。
扯得有些远了,咱们回来。说到伤感情,其实WeMedia是伤到公关公司的利益了,谈钱伤了感情嘛。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共赢甚至多赢的。如今的公关公司,大多赚取的是差价。说白了WeMedia会让公关公司吃不消,不是每个企业都会花那么多钱去买软文的,但是企业却抓着自媒体这个平台不放,公关公司的利润只能被压得越来越低。还是要谈到资源开放性的问题上,现在知名的自媒体人,很多是浸淫在媒体圈很多年的资深记者或者某行业的多年从业者,草根起来的比较少。前者跟大多数公关公司都建立了很好的“革命”友谊,公关公司大可不必通过WeMedia合作。可是现在WeMedia似乎有对自媒体人统一收编的架势,还些许有着排他的意味。前段时间,圈子里有人传,说WeMedia的人大骂公关公司不地道,私下联系他们的自媒体人。我听之也就笑笑罢了。
五、什么是自媒体生态圈?
五味子很好奇的一点是,自媒体的概念自2003年被提出后,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被炒热乎?这恐怕是因为微信的诞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移动互联,碎片化生活,信息和渠道被重新解构。从自媒体发展的路径来看,如果谈及自媒体生态圈,只说微信自媒体圈子,那就是十分狭隘的。自媒体作为一个个体本身,成为新闻途径,这就已经被赋予了社会价值,所以自媒体生态圈也必然是一个支系庞杂的系统。
那什么是自媒体生态圈?这是一个人人皆是媒体的时代,所谓自媒体生态圈,无非就是关于信息在自媒体中传播和消化的过程。五味子试图用下图来更直接地表达自媒体生态圈。
相比传统模式下,信息制造和传播由媒体机构进行,品牌商和媒体合作,把信息和广告传递给消费者。现在来说,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信息的消费者,商业价值来自于每一个自媒体,而不再是媒体机构。我想这才是一个广泛意义的自媒体生态圈。而在这个生态圈中,平台和联盟等组织会被极度的弱化。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