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车记 点滴记录 车市进程
新浪微博
董勇刚
http://weibo.com/autodyg
某品牌此前推出一款新车,应邀进行了半天的试驾。该车型的配置不可谓不丰富,光是中控台的大触摸屏和集成控制系统,就让人眼花缭乱。在试驾前的产品讲解中,此类设计和功能被一再强调,并极力推荐试驾者进行体验。但在试驾过程中,为了体验这些新配置,却差点发生交通事故。为了安全,笔者不得不放弃体验,专心驾驶以防再次发生险情。
也许也有对车辆不熟悉的原因,但总体的感受是,一些操作被设置得过于复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驾驶过程中如果我希望调节空调出风模式,普通的汽车设置上一般有单独的区域进行旋钮或按键操作,驾驶员只需简单地适应,就能在驾驶过程中眼光不离开道路完成操作。而这一操作被集成到大的控制面板后,驾驶者如果想完成这个简单的动作,至少需要有一两秒钟的时间低头看屏幕选择或确认。在快速路上,这一刹那间的分神或足以致命。
这年头,如果产品配置不沾边高科技,可能都不好意思跟消费者打招呼。为此,很多新车都纷纷将丰富的功能和配置作为卖点,依靠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一些车型的电子配置甚至“武装到了牙齿”。在这种风潮中,触摸开关和触摸屏可能是最迎合消费者的一种设计。厂商无一不将此包装为“科技化”、“人性化”。但要问问车主的真实感受,恐怕却未必所有人都“买账”
车企所做的这些新技术应用,无非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这里面就延伸出一个问题,消费者的需求到底有多少是真实和有效的?比如,有人喜欢用触摸手机,厂家就设计触摸按键,问题是在驾驶中,触摸开关真的比旋钮或者按钮更便捷实用吗?有人追捧操控,厂家就调节悬挂、加装涡轮,问题是在拥堵的城市路上,有机会让车辆发挥出快那么零点几秒的加速优势吗?有人追捧舒适性,厂家就升级变速箱,从过去的4速到现在的9速,从手动到现在各种品类,问题是普通驾驶者能感受出已经很轻微的顿挫差异吗?
如果发散出去,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就是消费者并不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只是在部分厂家的新技术宣传上,跟风产生了“伪需求”。一些厂商为了树立自身技术先进的形象和地位而迎合这种“伪需求”,助推夸大新技术对消费者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实用、甚至是不安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一些产品不断被召回,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无意之间就成了“小白鼠”。
车企努力推进汽车智能化并提升技术配置,希望通过其能便于消费者使用,这是应该鼓励的。但在没有充分的测试前,不应作为主要卖点推向消费市场。而作为消费者,或也应该从求新求全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分析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是新颖还是稳定?是激进还是成熟?不得不说,或要待到消费理念成熟,整个汽车行业才可能随之成熟起来。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