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鲍家翔 法国、德国报道)
两厢车,一个在中国市场尚且算不得流行的汽车种类,却在欧洲这片汽车的发源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面对这样的对立现象,作为一名汽车行业的媒体人,笔者总想刨根问底,一探究竟,以寻找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之路。借由上海通用的科鲁兹掀背车试驾,我们有幸踏上欧洲的土地,去寻找心中的答案。
两厢车文化虽在中国发展缓慢 但早已在欧洲枝繁叶茂
来到欧洲的大路上,可以发现这简直就是两厢车的王国,我们此行的两个目的地,一个是法国,一个是德国。在这两个国家的马路上,几乎很难看到三厢车的身影。除了SUV、劳斯莱斯、宾利或者奔驰S等,其余车型莫不是掀背车、旅行车。
在与一位就职于汽车行业的法国朋友询问之后,我们得到了一部分答案。首先,两厢车有着较大的空间,一般这类车型的后门开启方式都是掀背式,这就使后放行李有着更高更广的放置角度和放置空间,车内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其次,两厢车后排座椅基本都可以放倒,放倒后,车内用于存储行李的空间成倍增加,使车内可以使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并易于分配。
第三,相对于SUV车型,两厢车有着更低的重心,便于操控,对于欧洲普遍崇尚操控性能的消费者们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对车辆驾驶安全性有着很大的提高。
第四,也是基于安全的要素,从空气动力学角度而言,两厢车从车顶经过的气流,直接在车尾倾泻而下,亦或是通过导流板顺流而上,要比经过三厢的尾箱干扰,再留过要相对安全的多,尾箱对气流的干扰增加了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第五,也是较为便利的一点,在倒车过程中,两厢车可以直接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到车尾的位置,不必预估尾箱的距离,更增加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而另一位德国朋友给我的回答则更加感性和有说服力,他说一辆没有尾箱的旅行车,更像是一件休闲西服,你既可以开着它去参加宴会,也可以带它去旅行,是一种百搭的选择。而且开着两厢车的人,不会给人过于刻板的感觉,三厢车总是让人觉得过于严肃和正式。
而我们遇到的一位来自英国的汽车设计师,则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说明。他说:“你可以看到很多两厢车会以Wagon命名,而实际wagon在过去是对于马车的称呼。欧洲的两厢车文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曾经的马车文化,你仍可以从很多车辆的设计中看到向马车设计的致敬。”
当然这些多种多样的说法都有他们的道理,而开着一辆两厢车行驶于欧洲的城市与乡间,用自己的认知去证实更有说服力。与科鲁兹掀背的亲密接触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由于减少了大大的“屁股”,车辆在操控中显得更加灵活,而减少的重量使油耗有所降低,在当今燃油价格高居不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尾箱的距离,与三厢版相比科鲁兹掀背的车身更短,更方便寻找车位,而在用地极其紧张,车位难寻的欧洲占尽了优势。
不过每当我向国内朋友推荐起两厢车时,得到的答案总是:不考虑。原因让人哭笑不得:“那都不算个车!”“没屁股不禁撞!”“空间太小!”
虽然第一种说法,有历史的因素,在八九十年代,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初期,大量来自日本的进口轿车给予了人们定性般的对汽车的认知,但时至今日,两厢车在日本也是颇受追捧,仍然保有这样的传统观念,让人颇觉得“返古”。
其次,两厢车的碰撞缓冲区域同同款的三厢车相比,是几乎一致的,且每款车型在出厂前都会经过严格的碰撞测试,如果真的不达标,为何世界的顶级厂商都会选择这种车辆的形式?
再次,同款两厢车与三厢相比,空间变化更灵活,且车辆后座后的上部空间也可以得到利用,加之后排座椅可以放到,使空间得以扩展,更进一步证明了两厢车的空间要比三厢更大、更灵活。
最为关键的一点,虽然我国目前道路较为宽阔,但人口基数的庞大,交通拥堵、停车难、环境污染等问题正在日益显现,对于空间要求更小、更节能环保的两厢车无疑会为日常的用车生活提高便利性,所以我笃信在不远的将来,两厢车也会在中国被更为广泛的接受,或将成为与三厢车并驾齐驱,甚至超越前者的巨大市场。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