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悬了8年的“汽车三包”政策终于落地。此前由于“问题车辆承担退换”的汽车三包政策迟迟得不到实施,消费者在买车、修车等环节一直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近年来各地关于问题车辆的突出维权案例也此起彼伏。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消费者理所当然应享受到权益的保护。在欧洲,对于产品不符合销售商允诺或消费者合理期望的特性,法律均将对消费者予以保护,销售者需承担更换、修理、降价处理或补偿消费者损失的责任。而在美国,如果购买了有缺陷的汽车,并且处于质量担保期内,在合理的修理次数后,仍没能修好,车主便有资格要求换车、货币赔偿或其他方式补偿。只有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多年来在买车、修车中充当着“冤大头”,消费权益一直被漠视,而重要原因正是“三包”这一法律法规的缺失。
现在中国的汽车“三包”法规终于正式实施,但其面对的质疑还是如潮水般涌来,比如“出台容易执行难”、“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等诸多问题。不过,笔者认为,该“三包”政策已体现出对消费者起码的尊重。在“三包”实施前,车厂对汽车只给出质量担保期,对换货、退货并没有明确规定。一旦车辆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车厂通常的处理手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遇到的是维权意识较强的消费者,特别善于炒作得满城风雨的消费者,车厂就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问题车辆”给予特殊对待。例如与消费者私下协商,签署处理意见,对不同消费者给予不同的补偿方法。
目前,已落地的“三包”政策已经明确了哪些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以及给予补偿,尽管不尽详细,但可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
此外,“三包”政策出台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对汽车企业在产品出厂质量上起到监督、警示效果。目前国外的汽车召回机制令企业责任感倍增,是因为企业如果不及时对缺陷产品进行召回的话,将面临非常严厉的经济惩罚。同样,中国“三包”政策的出台也将对车厂对出厂车辆的质量检测方面起到震慑效果,且让车企有意识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对消费者有利。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推荐][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